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海與毒藥(1 / 3)

《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9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2,"start_container_index":19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7,"start_container_index":19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1},"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2,"start_container_index":19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7,"start_container_index":19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1},"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1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7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7,"start_container_index":7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1},"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7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start_container_index":7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7,"start_container_index":13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15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4,"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9},"quote_content":"《螺絲人》reference_book_ids":[7168769010220141575]}],"4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4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start_container_index":18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start_container_index":18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18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0,"start_container_index":18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4},"quote_content":"《異邦騎士》reference_book_ids":[716876864847402087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

禦手洗君,你最近好嗎?我身體也還算硬朗,在努力做事。拜讀了你近期風靡一時的大作《螺絲人》,得知你無恙,我深感快慰。

你離開橫濱好久了。今年,這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〇〇四年二月一日星期日,經過長期的施工,“港未來線”終於開通了。東橫線延伸到了這裏,可以直接坐到終點元町·中華街站。所以說,今年也許成為橫濱自蒸汽機車開通以來的重大轉折點。

我已經乘車參觀過多次了,沿線所有車站都建得高端整潔,很現代化,給人一種橫濱煥然一新的感覺。橫濱給我的印象更好了。如今的橫濱已經漸漸融合成了東京近郊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橫濱本身已經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

從澀穀到中華街,乘地鐵隻需要三十五分鍾,仿佛東京的鬧市也延伸到了橫濱的中華街。這些日子的電視節目也都是這個話題,記者每天都在元町或者石川町一帶采訪路過的行人。這裏簡直成了電視劇的舞台,那些拍電視劇的劇組常常會跑到這一帶來拍戲。

整個中華街和元町一帶,近來熱鬧非凡。馬車道車站附近也變得人聲鼎沸。這條街本來就聞名遐邇,也許將來會漸漸成為原宿表參道那樣的熱鬧地段。盡管如此,我的心裏還是喜憂參半。

港未來線上的馬車道車站也落成了。從橫濱車站開始,經新高島、港未來,接著是馬車道、日本大道,到達終點元町·中華街。施工期間,車站的命名究竟是用元町站還是用中華街站,當地的兩派爭執不休,著實頗費了一番周折。在元町街散步的時候,我也問了許多人的意見。我自己覺得無所謂,有那麼個站名就行了。但是到了那條街的那幫商家們那裏,這似乎就變成了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他們爭論不休,甚至連電視台都不止一次報道了雙方爭論的情況。中華街派主張,“中華街”在橫濱家喻戶曉,理應采納;元町派則主張,“中華街”不是町名,用它命名則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中華街派反駁道:“國會議事堂”不也是町名?不是也做站名使用了嗎?

整個過程像是一場輕喜劇,雙方代表一個個聲情並茂,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難分伯仲。最後的結果,采用中庸之道,折中成了“元町·中華街”這樣一個長長的站名,才算是塵埃落定了。

在我們這個國家裏,這種事情司空見慣,按你的說法肯定是:這才叫日本人!這樣一來,爭議的確沒了,但對於那些不熟悉橫濱的人來說,往往容易誤解為中華街屬於元町。如果一個站名可以用多個地名來命名的話,那麼“港未來”也可以叫“港未來·櫻木町”,“馬車道”也可以叫“馬車道·關內·伊勢佐木町”。“日本大道”則應該叫“日本大道·橫濱球場”了吧。橫濱地域狹小,其中名勝繁多,取個站名的確費事呀。

櫻木町車站裏依然保留著JR線的站台,但東橫線的車站已經廢棄了,如今那裏一片寂靜。因為港未來線的路線離東橫線距離很遠,直接繞道皇後廣場那一帶去了。

過去東橫線的舊路線,現在好像要計劃改建成步行道。在北海道那裏這樣的廢棄鐵路很多,這樣的改建項目也多得是,好像還有地方改建成了自行車道。

我從港未來車站下了車,站台看上去很深,沿著一條長長的扶梯升上地麵,便到了皇後廣場背麵的櫸樹大街。這是一條與櫻花大街平行的小路。櫻花大街是泊著日本丸的一號船塢和如今已經成為了自由空間的二號船塢之間的道路。

眼下看這一帶還不算太熱鬧,我覺得用不了多久,這裏就會變得像曼哈頓那樣高樓林立的。通過這裏的地鐵也得深挖呀。基建工程的樁子必須打得深,因為沿途還有浮著日本丸的那個船塢。曼哈頓的地鐵好像沒有那麼深,那裏的地質八成都是岩盤,而且地質單一,地麵不是入海口,也沒有池塘之類——近來我一直在翻來覆去考慮這些問題。

你也認識的那位叫犬坊裏美的姑娘,現在在“光未來法律事務所”供職,就在港未來附近。有時我會在咖啡館見到她,但見到她的地點已經不是在馬車道十號館了,而是在地標大廈一層的星巴克。

這裏的印度拉茶很好喝,我很喜歡。其實我屬於那種很容易適應的人,每天不來這裏喝上一杯印度拉茶就感覺嘴裏沒味兒,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跑來喝上一杯。我一個人的時候,也不專程跑到這裏來,因為馬車道那邊也有星巴克。

前一陣子,《異邦騎士》事件前後,我到那家“明頓之家”去過幾次。那個地方勾起了我痛苦的回憶,這都緣於那封讀者來信。

我以為那家店早已關張了,結果一打聽還在。但對我而言,決定去那裏還是躊躇了一番。我一路信步而去,一抬頭已經到了店門前:哦,這家店還在,而且跟從前一模一樣,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踏進了店門。

離得這麼近,從那件事至今,我卻很少來這裏。說來奇怪,我就是不願從這附近走,你肯定也是這樣的,散步的時候也總是避開經過這個店的那條小路吧。

白天走到這裏,看到的店名叫“薄荷茶館”。但是,以前“明頓之家”店門口的那塊寫著英文“MINTONHOUSE”的牌子依然掛在那裏。隻是在白天用“薄荷茶館”這個店名張羅些咖啡和茶的生意。到了晚上,老板就重操舊業賣起酒來,儼然回到了“明頓之家”時代。

店裏的昏暗跟從前別無二致,屋頂上裝著熒光燈的灰褐色燈箱,還有那木製的音響設備,以及吧台前那一排三合板椅子,都依然如故,跟從前一模一樣,令人感慨萬千,時間仿佛完全靜止了一般。坐在店裏的長椅上,一直倚著牆壁,聽完兩三張CD唱片,也不會覺得腰背酸疼,這令我既驚訝又感慨。

從哪裏能看得出時光流逝的痕跡呢?當然有些東西還是能看得出來。現在放的音樂多半來自CD,仔細端詳,原來掛在牆上的那個裝黑膠唱片的木框櫃子,如今已經空空如也。店前的小路也利索多了,護欄沒有了,換成了一排停車用的計時器。但是入夜以後,店裏播放的音樂仍舊盡是當年的那些黑膠唱片。

待了一會兒,我出了店,步行來到元町·中華街車站,乘上港未來線,來到元住吉。明頓之家依然如故,給了我很大的勇氣。這也是我近期首次來這裏,目的是想看一看那家“燈屋”還在不在。我想這事兒問題也不大。

我還是第一次乘地鐵到這裏來,感覺就像穿過了長長的時空隧道,一條連接著現在和過去的嶄新通道,蜿蜒穿行,盡頭的那家燈屋不知是否還在。

在元住吉下了車,沿著通往地麵的台階拾級而上,果然,那家燈屋依然還在。隻是,對麵那家銀行前的水泥花壇已經不見了,站前商業街也鋪上了五彩斑斕的石子路。二樓上的那家店依然如故,看上去跟從前沒什麼兩樣。

我有些恍惚,但還是進門上了樓,驀然映入眼簾的是當年那位男老板的臉,雖然他看上去上了些年紀,但我還是記得他的。店裏的裝潢也跟三十年前沒啥兩樣。已近黃昏時刻,店裏客人寥寥無幾,我選了個窗邊的位子坐了下來。這時音樂播放的是那首西蒙加芬克爾的《斯卡布羅集市》。一聽到這首曲子,我頓覺渾身一震。這是我當年最喜歡聽的曲子。

俯視眼前的道路,每當有電車到站時,就會有大批的乘客從連通著地鐵出站口的樓梯口出來。人們穿過商店街的馬路,各自走回自己的家。

我眺望著街景,天色不知不覺暗下來,下起了小雨。地麵的石子路全都被雨水浸濕了,在黑暗中泛著光。各家店鋪的霓虹燈也亮了起來。雨越下越大,從地鐵口出來的人們,一個個撐起了傘。

三十年前在這裏,我也有在黃昏的雨中撐傘回家的記憶。那時的我匆匆穿過商店街,回到自己窄小的公寓。我依稀記得,自己的那個家很簡陋,以致每當電車通過的時候,感覺連房間都被震得跟著搖晃,那畢竟是我的家呀。當年我都是怎麼過來的呀。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那薄薄的牆壁,粗糙的柱子上包著鐵皮,無論怎麼看都像是簡陋的臨時房。

正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耳畔又響起了西蒙加芬克爾的《山鷹之歌》。我心中有些酸楚,情緒低落,漸漸冷靜下來。

我在漆成黑色的椅子上坐著,眼前的圓桌上擺著茶杯和厚重的銀色金屬砂糖罐。聽著回蕩的音樂,感覺就像西蒙加芬克爾在等著我的到來一樣。燈屋也恰似當年,沒有半點變化。

這裏地處市郊,東京絕對找不到這種地方。我還沒去過高圓寺,聽人說,那裏跟從前比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好像西荻也是一樣。

在那裏坐了一會兒,夜也漸漸深了,我起身付了賬,推開了那扇玻璃門,眼前是向下的樓梯,樓梯口右上角的牆上掛著一把低音大提琴。我記得很清楚,和當時一模一樣。樓梯右側的玻璃陳列櫃也沒變,還是老樣子。這一切,在我下樓出門的時候,終於都記起來了。在裏麵坐了一小會兒的我,比剛才進去的時候要冷靜多了。

我對站前商店街的印象也全變了。但是,我沒打算就這麼從這裏朝那幢公寓走過去。因為我知道那幢公寓還在,沒有翻新重蓋。這已經讓我心滿意足了。我下了燈屋門前的樓梯,回到了返回馬車道的站台上。歸途的電車上,當我透過細雨迷蒙的夜色,望見那幢公寓豆色牆壁的時候,我不由地移開了視線。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平複了許多,因為電車軌道兩側牆壁的顏色已經改變了。

那個時代,如同當年原封不動畫在牆壁上的圖畫一樣,靜靜地排列在東橫線沿途的兩側。它跟我在馬車道的住所近在咫尺,想去的話,幾分鍾就能到。雖然時隔已久,但故地重遊也已經不單單是感傷了,換句話說,當年無處棲身的屈辱已經變成一種懷舊之情,在我的心中蔓延。因為現在和當時相比完全沒有變化,就如同自己完全沒有衰老一樣。我和這一切都浮生於世,遲滯於世,這種感覺反而成為一種寬慰。

我把前些日子自己的這些所作所為所思所感一股腦地向你傾訴,也有我的理由。因為當年像我這樣整日裏流連於自己喜歡的咖啡館的並不止我一個人,還有另一位。燈屋、馬車道、山手十號館、明頓之家,還有運河上漂浮著的那艘叫次郎丸的咖啡館。那個人對咱倆的書愛不釋手,但擁有那番個人經曆的她,和一直在黑暗中徘徊的我相比,無疑要坎坷得多。而我卻一直沒有再去燈屋和明頓之家,連我都覺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讀者來的那封信,促使我深切地反思了這一切,並使我下定了決心。盡管那封信的作用甚微,也足以促使我邁出這探險之旅的腳步。

下麵我想把她給我的信推薦給你讀一下。雖說這封信內容沉重,但是對我來說,卻很有意義。若你能接受,我將萬分感激。

2

石岡先生:

又到了春寒乍暖的季節,空氣中也彌漫著花蕾的芳香,不覺間春的氣息漸濃。在這春意盎然之際,先生一切都好吧?

唐突地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冒昧。眼下的我也不是特別著急,如蒙您親覽拙文,我將不勝榮幸。

自拜讀您的《異邦騎士》一書後,我一直關注著您的大作,每遇必讀。對先生以前的作品,我也回過頭逐一閱讀,這二十年間沒有漏讀過一本。凡出新作,我都是在第一時間買來拜讀,現在我手頭收集的都是您作品的一版一印。

您的書從未使我感到失望。在我感歎於此的同時,又是您的書在我情緒低落的日子裏不斷給我力量,在此深表感謝。

使我最受益匪淺的是先生的那部《異邦騎士》。那個時候,如無此書,我不知該如何度日。先生的大作給予我無窮的勇氣和力量。這並非恭維讚美,確是肺腑之言。我想盡可能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遂執此筆。

這種寫法,在大家看來也許是司空見慣。但對我來說,卻意義重大,它使我在關鍵時刻得以死而複生。若非讀到先生的書,我十有八九會誤入歧途。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更加感激不盡。

我本是個凡夫俗子。這樣說的確有些失禮。但石岡先生您也跟我一樣,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滿懷激情地去生活,這是我最受感動的地方。您的書使我感動,產生共鳴,獲得勇氣,不,我常常會淚流滿麵,用眼淚來蕩滌自己的心靈。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從先生那裏獲得巨大的力量。

現在回想起來,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真名實姓寫出來的話,也許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還是隱其姓名為好。我是一個小城市歇業漁民的女兒,在O大學醫學院附屬護理短期大學就讀。父親由於過度勞累病倒了,無助的我毅然選擇了護理專業。

那個時候,偶然遭遇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一生,使我經曆了意想不到的坎坷。我的那些親身經曆,隻願對我的知己們傾訴。然而,不付諸文字,難以表達我心中的感謝之情。如果您能讀到,我將萬分榮幸。

按我家人的說法,我相貌平平,個頭中等,不胖不瘦。不過,我心裏格外向往美好的愛情,夥伴們都調侃我,說我是個男人迷。然而我天生膽小懦弱,幼稚單純,從不積極追求男生,總是舉棋不定,我自己都有些討厭自己。

有一天,我做了一項個人調查的實習項目,離開大學的時候已經夜裏十點多了。我繞過車站前噴水池附近的轉盤,徑直朝著自己的公寓走去。正在這時,有一輛卡車和一輛摩托車相撞了。

事出突然,我一下子蒙了,簡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過了一會兒,我才回過神兒來。伴隨著一聲巨響,摩托車和車手摔到了噴水池旁的弧形護牆上。摩托車在瀝青路麵上擦著火花滑行,最後重重地撞擊到了噴水池邊的石頭上。摩托車的車手也側滑著撞到了噴水池的護牆上,然後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