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戰爭之末期及俄羅斯之革命(1 / 3)

1.美國之參戰

海底潛艇戰爭之重啟 一九一七年一月英國政府因欲完全斷絕德國之交通有擴充海上封鎖區域之舉。德國乃宣言欲反抗“英國之專橫”及其餓死德國之計劃,不得不擴充英國西麵海上之戰區,以阻止他國與英國之通商。以為英國生活之資端賴他國之供給,今若斷其來源,則英國食糧缺少戰事必可早日告終也。唯封鎖區域之中另開狹路一條許美國之商船得以每周自由往來一次。

美國與德國之絕交 一九一七年二月一日德國在英國西方海上從事於海底潛艇之戰爭,船隻之被擊沉者甚多。二月三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宣布與德國絕交:德國大使本斯托夫亦離職回國。德國擊沉他國船隻之舉仍複繼續通行,美國人益憤。不久德國外交大臣致書於墨西哥政府,謂一旦德國與美國宣戰,則請墨西哥遣兵入攻美國之南部,並即以其地為報酬。此書為美國人所知,載諸報章,美國人更憤不可遏。

美國對德國宣戰 至是美國與德國之宣戰勢已難免。一九一七年四月二日總統威爾遜特召集國會開臨時緊急會議,並向國會宣言德國實抱有與美國宣戰之意。彼謂:“吾人之目的在於擁護世界生活上之和平與公平原理,以反抗自利與專製之勢力。”凡世界上自由與自治之民族均應合力“使民主精神得以安然存在於世界之上”。蓋不然者則世界上必無永久和平之望也。彼謂美國應與德國之敵人攜手,並應假予巨款以助之。美國上下二院遂以大多數通過對德國宣戰之議案。同時並規定發行公債之計劃,增加舊稅,另征新稅。是年五月采用征兵之製,凡國民年在二十一歲以上三十一歲以下者均有從軍之義務。同時並預備運兵赴歐洲以助戰,一麵加工趕造船隻以補足昔日被德國人所擊沉者。美國人亦頗現一致對外之態度。

2.戰爭範圍之擴大

交戰國之增加 自一九一七年美國加入歐洲戰爭後德國敵人之數大有增加。古巴與巴拿馬踵起而對德國宣戰。希臘國內紛擾多時,至是亦因凡尼濟羅斯運動之力加入協約諸國之中。是年秋冬之間暹羅、來比利亞(Liberia)、中國、巴西,亦先後與德國宣戰。至是歐洲戰爭遂一變而為世界戰爭。世界人民之參與戰爭者約有一千五百兆人之眾。協約國方麵之人民得一千三百四十兆,同盟諸國方麵得一百六十兆。故名義上世界全部人口中之參戰者約占八之七,此中協約諸國占其十之九。不過印度與中國人口雖多,於此次戰爭之中參預者當然甚少。至俄羅斯則至一九一七年終因國內有革命之舉亦已非戰爭中之主力。吾人明乎此則再觀下表形勢即了然矣。

附一九一八年春間之交戰國表

同盟諸國(包括殖民地屬地)

國 名 宣戰日期 人 口 軍 隊

奧地利

匈牙利 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五○、○○○、○○○ 三、○○○、○○○

德國 同年八月一日 八○、六○○、○○○ 七、○○○、○○○

土耳其 同年十一月三日 二一、○○○、○○○ 三○○、○○○

保加利亞 一九一五年十月四日 五、○○○、○○○ 三○○、○○○

一五六、六○○、○○○ 一○、六○○、○○○

協約諸國及其殖民地與屬地

國 名 宣戰日期 人 口 軍 隊

塞爾維亞 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四、五五○、○○○ 三○○、○○○

俄羅斯 同年八月一日 一七五、○○○、○○○ 九、○○○、○○○

法國 同年八月三日 八七、五○○、○○○ 六、○○○、○○○

比利時 同年八月四日 二二、五○○、○○○ 三○○、○○○

英國 同年八月四日 四四○、○○○、○○○ 五、○○○、○○○

蒙特尼

格羅 同年八月七日 五一六、○○○ 四○、○○○

日本 同年八月二十三日 七四、○○○、○○○ 一四、○○○、○○○

意大利 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三七、○○○、○○○ 三、○○○、○○○

聖馬力諾 同年六月二十日 一二、○○○ 一、○○○

葡萄牙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日 一五、○○○、○○○ 二○○、○○○

羅馬尼亞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 七、五○○、○○○ 三二○、○○○

美國 一九一七年四月六日 一一三、○○○、○○○ 一、○○○、○○○

古巴 同年四月八日 二、五○○、○○○ 一一、○○○

巴拿馬 同年四月九日 四七二、○○○ 三○○、○○○

希臘 同年七月十六日 五、○○○、○○○ 三○○、○○○

暹羅 同年七月二十二日 八、一五○、○○○ 三六、○○○

來比利亞 同年八月七日 一、八○○、○○○ 四○○

中國 同年八月十四日 三二○、○○○、○○○ 五四○、○○○

巴西 同年十月二十六日 二五、○○○、○○○ 二五、○○○

一、三三九、四五五、○○○ 二七、四七三、四○○

中立諸國 至於中立諸國之人口約共得一百九十兆,荷蘭、瑞士、丹麥、挪威與瑞典均因與德國相距太近,且與德國同種,故不欲與德國宣戰。西班牙及中美洲與南美洲諸國亦有嚴守中立者。然世界各國無一能逃避此次大戰之影響及負擔者。故真正中立實不可能。各國賦稅莫不增加,物價亦莫不騰貴,原料之來源中絕,商業之狀態驟失其常。

一九一七年之西歐戰線 當一九一七年時除德國之敵人增加頗堪注意以外,其重要事實如下:三月中德國決定縮短其西麵之戰線,南自訥永(Noyon),北至阿拉斯。德國軍隊退走時英國與法國之聯軍僅能恢複德國軍隊所占法國領土之八分一而已。其時英國、法國兩國之軍隊力攻德國人,然卒因德國戰線之防禦極固故犧牲雖巨毫無所得,而德國人仍能維持其戰線至一年之久。英國人在比利時海濱亦能稍稍逼退德國之軍隊,希望奪回德國人之潛艇根據地最布魯革(Zeebrugge)地方。至於攻奪聖昆墩(St.Quentin)、隆斯(Lens)及喀姆布來(Cambrai)諸城之計劃凡相持一年之久終不成功,而兩方兵士之死傷者則每周必以千萬計也。

3.俄羅斯之革命

俄羅斯之革命 俄羅斯本交戰國重要分子之一,至一九一七年三月中其內部忽起絕大之變化,戰事進行與和平問題因之受絕大之影響。茲故略述俄羅斯革命之情形與其退出戰爭之經過。當一九一四年戰事初起之時俄羅斯政府之腐敗無能即暴露於世,有時其官吏甚至有賣國之行為。其軍隊之侵入德國與奧地利者亦因軍需不足之故死者不可勝計。俄羅斯之國會漸現不穩之象。一九一六年十二月通過議決案宣言政府為“黑暗勢力”所把持,而國家利害亦為“黑暗勢力”所破壞。所謂“黑暗勢力”乃隱指皇後及其嬖臣某修道士名累斯勃丁(Rasputin)而言。蓋二人朋比為奸均竭力以反對改革為事醜聲四溢故也。不久累斯勃丁被刺死,俄羅斯皇帝乃免所有官吏之主張革新者,而以最橫暴之人代之。至是尼古拉第二似已顯然與新黨宣戰,一返昔日尼古拉第一方法之舊。同時國內亦漸形瓦解。城市中食糧缺少,國民對於戰爭之繼續漸生厭惡之心。

俄羅斯皇帝之推翻 一九一七年三月俄羅斯都城彼得格勒(Petrograd)地方人民因食糧缺少大起暴動,政府中之軍隊竟不願加以阻止,政府中人乃大窘。皇帝下令國會閉會,國會竟不應,並著手於組織臨時政府。皇帝急自前敵返京,中途為臨時政府代表所阻,強其退位傳其大統於其弟邁克爾(Michael)大公,時三月十五日也。然大公之意以為臨時政府之舉動並無憲法上之根據不允即位;此種態度實與退位無異,三百餘年來之羅曼諾夫(Romanov)皇祚至是遂絕。此後世界之上遂再無所謂“所有俄羅斯之專製君主”矣。皇帝之親戚多先後宣言放棄其權利,政府中之官吏多被拘禁,而國內與西伯利亞之政治犯亦一律被釋。此種急遽之政變世人聞之莫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