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三六章 真假難辨(1 / 2)

“因為家父臥病在床,剛剛接到掌櫃的電話,就急忙過來了,也沒準備什麼東西,過來的時候在超市買了幾瓶果汁,大家湊合著喝吧,見笑了。□□,”

這位於老師大概是想給眾人泡茶的,所以茶具都拿出來了,可是卻發現沒有熱水,也沒有好茶葉,就作罷了。

他的眼睛明顯有些紅腫,也不知道是因為哭得太多了呢,還是因為睡眠不足,臉色略顯發白,頭發有點淩亂,真得跟雞窩差不多,不知道多久沒有梳理過了。

“不用客氣,我們今兒來這裏也不是喝茶的,而是談生意的,既然於老師這麼痛快,那不妨先讓我看看你這店裏的東西吧,如果我覺得值四百萬,那就四百萬,如果不值得話,那我也沒辦法了,因為我也是個生意人,雖然很想幫你,但慈善和生意可不是同一回事。”張元之所以要求在這裏見麵,就是為了能夠好好看看這裏的情況。

看看那些東西是不是值四百萬,如果值得話,盤下來也可以,再加上租金降到了八十萬,如果生意好的話,一兩件好東西就賺回來了。

“當然,張老板這邊請。”於老師給其他幾個人告了個罪,讓他們自便,然後就帶著張元到店裏麵參觀去了。

不得不,看了一圈下來之後,張元還是得稱讚這家古玩店兩句的,這裏麵的東西,真得還不少,隻可惜價值最高的一件,也就是五十萬左右。其餘的都是萬把塊錢的東西,如果算一下的話。則裏麵的東西,按照真正價值。一百萬打住了。

四百萬確實很吃虧,沒有人會做這個冤大頭的,當然了,裏麵的一些高仿品如果當成真品來賣的話,賣出去那也是能做到的,隻不過那就存在未知數了,沒有哪個生意人會將那個算進賬麵裏麵的。

“對了,怎麼不見那個東西?”

“哪個東西啊?”於老師聽到張元的話,有些奇怪。

“就是那件哥窯瓷器啊。”張元解釋道。

“哦。那東西,您要那個幹什麼?本來那東西我們是要直接扔了的,後來聽還能作為證據來打官司,就留了下來,不過沒在這裏,直接扔進倉庫裏了。”於老師回答道。

他很奇怪,張元突然間提起那個贗品幹嘛?

“不瞞你,早就聽瞞王的高仿技巧能力出眾,我今還真是想要看一看。到底高超到了什麼程度。”張元見於老師遲疑,就解釋道。

“行,那您稍等,我去取。”雖然很奇怪張元的目的。但人家是來送錢的,能滿足的要求,盡量滿足也就是了。

所以他讓張元等在那裏之後。自己就去倉庫裏去取東西了。

“兄弟,我看你也是真有意思。看那破爛幹什麼啊?”聶震沒好氣道:“你倒是,這一屋子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四百萬啊?”

張元笑了笑,卻沒有答話,他對哥窯瓷器如此執著,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故後世隻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哥窯恰如一顆色彩絢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們隻能遠望它耀眼的光環,而無法目睹它真實的風采。

宋哥窯器,除宮廷舊藏者多保存完整外,其它由宮廷流入民間之物,則因久經歲月風塵,多呈古老陳舊的自然狀態,常常有所破損,其紋片的重色,釉麵汙垢浸漬的現象及古樸老蒼之貌都是難以人為的。

如今,哥窯器的化驗結果,窯址發掘的進展情況都為古陶瓷學界,包括國外陶瓷學者所關注,對宋哥窯的研討可謂方興未艾。這既是學術研究問題,也是鑒定學的一個課題。

張元是一個喜歡探秘的人,哥窯之神秘,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清楚,雖然古玩界有龍泉哥窯和傳世哥窯之,可很多事情的解釋,仍舊是前後矛盾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哥窯的收藏價值以及研究價值,那就是非常高的。

這麼好的東西,張元的私人博物館裏麵,自然是要有最少一件的,如今一件都沒有,顯然是有點不過去的。

過了沒多久,那於老師就已經將破碎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拿了出來,讓張元仔細辨認。

一上來,張元沒有敢用鑒字訣去鑒定,因為他怕自己會失望,所以他觀察這東西的時候,就顯示從自己的所學入手,跟那位店掌櫃,還有李明光教授一起來研究。

哥窯的特點,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了定論了。

明末和清代,論及哥窯的文獻越來越多,但多為抄錄詮釋前人著作的產物,沿襲《春風堂隨筆》和《遵生八箋》之。

然而對於哥窯器物特征的描述倒是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清晰。綜合各類文獻資料,哥窯的特征為:胎色黑褐,釉層冰裂,釉色多為粉青或灰青。由於胎色較黑及高溫下器物口沿釉汁流瀉而隱顯胎色,故有紫口鐵足之;釉層開片有粗有細,較細者謂之“百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