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五一章 吃貨的節日(1 / 2)

人們逛廟主要是買些土特產和日用百貨,順便看看戲和雜耍,進行娛樂。總之逛廟的人不是為了吃。但人們在廟上燒香、購物、娛樂,總要轉悠半,必然又餓又累。看到各種好吃的,不免產生食欲。所以廟會上那種吃食攤子自然也就坐無虛席了。

在廟會上經營風味吃的,有它的特點,一般都是浮攤,有的支個布棚,亮出字號,裏麵擺了條案、長凳;有的則隻將擔子或手推獨輪車往廟上一停,任人圍攏,站立而吃。經濟實惠,適合當時平民的消費水平。在定期廟會上,吃食攤比較集中;臨時節年廟會則多與土產、百貨、賣藝者間雜在一起。

廟會上的吃其實多半是北京日常街頭巷尾叫賣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適合帝都人的口味,形成固定套子。

林航和林佩佩最喜歡吃的,便是那看起來紅彤彤的冰糖葫蘆,其實這東西,張元也喜歡吃。

冰糖葫蘆,使很多人就能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冰糖葫蘆,在宋朝年間便開始了古式的做法,曆史中早有記載,大清年間各地盛行,茶樓、戲院、大街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我國傳統吃。

時候逛廟會,隻要聽到有賣冰糖葫蘆的,口水就立馬流了出來,那叫一個饞人啊。

喝的裏麵有一種叫茶湯的,這東西張元的父母和林楓的父母都特別喜歡,不過好像年輕人有點喝不慣,反正張元就不太喜歡這味兒。

茶湯是炒熟的糜子麵,放上紅糖。用滾開的水一衝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將麵粉炒熟,放上糖,用滾開的水一衝。茶湯和油茶都有所謂“八寶”之。其實就是加上山楂條、青紅絲、葡萄幹、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別有風味。

其實聽起來很香吧。隻可惜張元沒這口福啊。

當然,有不喜歡的,也就有喜歡的,張元遇到一種炸灌腸,或者叫煎灌腸的吃,就挺喜歡的。這東西陝州那邊也有,味道相當不錯。

《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憐。”

老帝都街頭常有挑擔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豆汁、酸辣粉、臭豆腐、羊肉串、撒尿牛丸、豌豆黃兒、扒糕涼粉等等,都是美味啊。

尤其是那撒尿牛丸,每到春節廟會,您一定會在眾多美食攤位中找到“撒尿牛丸”的身影,當那味香襲人的撒尿牛丸擺在我們麵前時。大家都被那富有彈性,香飄四溢的美味深深吸引。放在嘴裏輕輕一咬,一股高湯從牛丸中爆出,湯汁鮮美,肉質細嫩,越吃越有味道,越嚼越勁道。

所謂廟會,無外乎玩和吃,如今玩也玩夠了,吃也吃得差不多了。張元就和林楓、聶震開了車把眾人送回了家,然後他又獨自一人到集市上買了煙酒和茶葉,前往醫院去看望於掌櫃的。

如果不是於掌櫃的提起,他或許不會去這一趟,畢竟於掌櫃的還算不上諸葛亮。而張元也不是劉備,但是人家既然提起了,他這個做晚輩的,就算是神羅集團的大老板,那也要給人家一點麵子的,去那裏的時候,一定要帶些禮物的。

煙酒和茶葉這是常禮,也就是,送給誰都行,更何況張元買的煙酒茶葉那可都是好的,上檔次的,這禮物絕對是夠份兒的。

正月初三稱為“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凶日”,不宜外出。據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漢族民間也不在這宴客,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

不過在陝州,並沒有這個忌諱,反正張元他們家鄉的人,初三訪親訪友的那多得是,或許越往後,這樣的並不科學的所謂傳統,也會漸漸消失吧。

當然,張元不知道於家人有沒有這忌諱,所以就去街上買了一份化口舌符,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不是他迷信,關鍵是怕別人在意。

汽車駛入了於掌櫃所在的醫院,這個醫院的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將車停到了停車場之後,張元就拿出手機撥通了於老師的電話,他知道是這個醫院,但是並不知道於掌櫃的在幾號樓,幾號病房,他懶得去打聽,所以直接給於老師打電話,讓於老師出來接也就是了。

這家醫院並不是很大,而且主要就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其餘的科室並不是很強,所以自然也就占不了多少地方了,沒過多長時間,於老師就滿頭是汗地跑了出來,這可是冬啊,他居然跑得滿頭是汗,看起來真得是怕冷落了張元。

“哎呀,張老板您來就來嘛,還帶什麼東西啊,搞得人怪不好意思的,東西我提著吧。”於老師上來趕緊將張元手裏的東西接過去,就帶著張元走進了醫院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