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五二三章 黑市有寶(1 / 2)

很多達官貴人南逃時雖帶了大量財物,但因一貫奢靡,開支龐大,時間久了便坐吃山空,隻好變賣家中物品維持生活。除了南下而來的明朝遺老,在留都石頭城原本也有不少遺老,明朝滅亡,生計日益窘迫,隻有變賣家中物品。

無論是南下的遺老,還是石頭城原有的遺老,都是前朝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出於身份的考慮,他們不願意像平頭百姓一樣堂而皇之地去沿街兜售物品,“黑市”應運而生。這些賣主趁著黑偷偷進入市場,物品一脫手就趁著黑趕緊回家,以免被人認出。

石頭城最初的“黑市”交易在評事街。前朝的落魄貴族們,在評事街的茶館裏暗中洽談買賣。漸漸的,交易越來越多,茶館地方,生意就轉移到了莫愁路、堂子街一帶,最盛時擴展到明瓦廊、估衣廊街頭。黑後,買賣雙方提著燈籠,借著微弱的亮光看貨議價。

據《石頭城市誌》記載,1949年以後,石頭城市人民政府對黑市進行了整頓,清理從業人員,建立了攤販公會。195年取締“黑市”,在堂子街設立舊貨市場。

張元認識一個姓王的收藏愛好者,他對堂子街的曆史很了解。“黑市就是現在常的‘鬼市‘,大多在夜間活動。”十多年前,他常去朝宮“黑市”淘寶,後來又從朝宮轉到倉巷,都離堂子街不遠。現在,石頭城的舊貨交易不像以前那麼集中了,“倉巷主要是古玩交易,舊書舊畫轉移到了南藝後街,舊貨則轉移到了行的華東市場。營業時間也有變化,以前的鬼市,晚上1點營業,淩晨散掉。現在一般是早上四五點營業。堂子街的舊貨市場,搬到室內後都白營業。”

姓王的收藏家現在常去的是南藝後街和倉巷。這些年跑下來。淘到不少好東西,“有著名女指揮家鄭瑛在金陵女大讀書時的成績單。還淘到過蔣介石贈給黃埔軍校學員的中正劍,丁聰的漫畫手稿。”東西單件價格不算貴,林林總總加起來卻也花了不少錢。但姓王的收藏家樂在其中。

不過另一種法黑市並非起源於石頭城。

石頭城藏書家薛先生,對朝宮一帶的曆史也很了解。不過,他並不讚同“黑市”起源於石頭城的法。

“明代顧起元在他的《客座贅語》一書裏,曾寫到很多石頭城的風物。他有這麼一句話‘金陵市合月光裏‘,可見那時候石頭城人就有在夜間做生意的習慣。顧起元是萬曆年間人。由此見得,石頭城的黑市應該不晚於萬曆年間。明末清軍入關後,不少南逃的達官貴人到石頭城的黑市變賣東西以求養家糊口,這確有其事,但如果因此判斷黑市源於明末的石頭城,那就不準確了。”

薛先生,現在全國不少地方有黑市,比如洛州、上浦、帝都等地,上浦黑市的出現可能比石頭城要晚,其它地方是否比石頭城晚。不好一概而論。

關於這黑市的起源很難有定論,不過因為帝都這些年發展較快,那各色人等也是非常多,簡直可以就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黑市多了,那奇葩也就多了,有些黑市,名義上賣的是古董古玩,實際上都是些仿品,去騙一下不懂收藏的人上當受騙的。

這種事兒張元就遇到過,隻是他沒有上當而已。就比如那一次聽有被盜的古董流入黑市。張元還幫忙去調查來著,可是後來才知道,那根本就是一假貨市場,什麼黑市。簡直就是騙人的玩意兒。

黑市確實能淘到好東西,當然也有雞鳴狗盜之徒混跡其中,把黑市當作銷贓的好地方;還有不少騙子。

但黑市確實也是個好地方,去黑市走一趟6塊銀元的“宣德爐”身價暴漲至15倍

“黑市”誕生後頗受歡迎,一直延續到民國。“黑市”上售賣的舊貨有古玩、珠寶、玉器、首飾、字畫、皮裘,甚至家具等。由於賣家急於脫手。一般價格比市麵價格要便宜很多,吸引了不少市民、商戶,和有意收藏的人前來。

《石頭城市誌》十二卷記載,當年夫子廟的古玩商人也常常提著燈籠到黑市上搜羅商品,這些人被稱為“識寶西貝”,也被稱為“逼寶猴子”,其中有不少傳奇故事。

清巡防營統領的孫子張鬆甫將一隻祖傳的名貴紅銅“宣德爐”,以6塊銀元的價格賣給“逼寶猴子”,“逼寶猴子”轉手以90塊銀元的價格賣出。李鴻章的曾孫將一件西口狐皮袍子8塊銀元賣出,買的人轉手以0塊銀元的價格賣出。到了清末民初,石頭城黑市生意更加興隆。抗戰時期,侵華日軍逼近石頭城,有些撤逃人員到黑市變賣不便攜帶的高檔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