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五八五章 高手在民間(1 / 2)

市場熱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間高手幾乎都能形神兼備地複製出來,這個事情其實唐霸是最清楚的,他自己就是搞黑市貿易的,雖然他手裏頭真貨比較多,可是同行裏頭專門賣高仿的那並不在少數,他去過景~德鎮很多次,早就揭開了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隻是大家都是生意人,甚至是朋友,唐霸不願意出來而已。

他還記得那是一個冬的早晨,陰沉沉的,即便是在西江這樣的地方,也依然是冷得不行,他跟朋友到了景~德鎮,好像是一個叫景電裏村的地方。

陰冷的冬日寒風凜凜,狹窄的街巷裏,孩子們正在玩耍,上世紀的水泥老房牆壁上,貼著密密匝匝的廣告。和其他城不同的是:廣告上邊,還貼著一張“高價招聘、古彩填畫”的紙。仿古陶瓷藝術家,一個行李的人告訴唐霸他們一行人:“我請一個能畫‘高仿’的工人,月薪過萬元,但好工人還是難找、難留。”

就是他們去景~德鎮的那個月,徐悲鴻個人中國畫最高拍賣紀錄在帝都再次被刷新。《九州無事樂耕耘》以.億元落槌,加上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668億元。收藏界反應波瀾不興,因為,半年前同樣在帝都拍出的齊白石作品《鬆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賣出了4.55億元價,相較之下,這也就是個“半價貨”。

“盛世收藏,亂世金”,中國已經進入收藏時代。

短短三十年間,中國內地已經聚集了8000餘萬人的收藏大軍。但是,經常做黑市生意的唐霸卻非常清楚,中國收藏有三個“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

這個事兒其實唐霸知道,張元也知道。因為梅瓶事件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很多賭城、香港甚至國外的粉絲給張元發了不少郵件,還配上照片,最近買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幾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為從好幾年前開始,梅瓶造假已經成“瘋潮”,“用板車拉到江浙賣”。

景~德鎮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有“中國仿古陶瓷第一人”之稱的黃雲鵬問過張元一個問題:“你知道梅瓶嗎?”

張元當然知道了。於是就回答:“知道,幾年前鬧得很凶。最近還有人一番盛情,想請我喝梅瓶裏的老酒,我找理由拒絕了,這種假東西裏麵的假酒,誰知道會不會喝出人命?”

梅瓶,這個普通人完全陌生的詞彙,過去在收藏界可謂大名鼎鼎,雖然如今已經是神話破滅,從過去的“香餑餑”。變成了中國古玩收藏的一個鬧劇。

所謂梅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容器,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以口隻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全稱為“元青花裝酒梅瓶”。

張元還記得很清楚,007年6月4日,廣城春拍中一對元青花雲龍紋梅瓶以41萬元成交,創下當時廣城瓷器拍賣的最高價。

下攘攘,皆為利往。

那一段瘋狂的日子裏。收藏者們發現,似乎滿世界都是“梅瓶”。

“如今,假梅瓶穿幫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裏有些真東西都賣不上價。幾個月前,我在帝都古玩城的一家店裏看到一隻宋代磁州窯梅瓶,最近已經不見了,他問老板是不是賣掉了,老板‘怎麼賣得掉?滿街都是假的,這隻真的也賣不動價。嫌占地方便拿回去了。’”

“假東西害人啊。”唐霸當然有資格這種話,因為他雖然是黑市生意人,但是做生意那還是基本上賣真貨的,除非有些東西連他自己都分辨不出真假,那就沒有辦法了。

“是啊,誰讓咱們國家某些人太厲害了呢,譬如那瞞王,再譬如景~德鎮的諸多高手。”張元搖了搖頭,這些事情雖然無奈,但卻也沒辦法,不是他一個人能解決的。

“我以前聽過一件事兒,一位高仿大師翻出一本某拍賣行的拍賣圖冊:‘這就是我的東西,我賣出去是6萬元。’可是那東西在拍賣行的起拍價卻已經達到了10萬元。有些人不知道高仿貨去了哪裏,其實很多都是到了收藏家的手裏啊,到底倒黴的還是普通的收藏者,他們因為眼力上的差距,在這上麵真得是太吃虧了。”唐霸也歎了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