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五九四章 過猶不及(1 / 2)

周京居奇自喜,恒攜至蘇鬆常鎮間,售於博古家,雖善鑒別者,亦為所惑。︽,有手仿定鼎及定器文王鼎爐與獸麵戟耳彝,皆逼真無雙,千金爭市,迄今猶傳述雲。

陳繼儒的《妮古錄》:吳門丹泉周子能燒陶印,以土刻印文可辟邪、龜、象、連環瓦紐,皆由火範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

周丹泉仿定瓷的產品,當時的價值已十分昂貴;但他不以仿品來冒充真品,盡管他的仿品足以亂真;他真話講信譽;因為像他這樣的高仿專家,經他之手仿製的仿品也是一件精美的藏品。

其實這樣的做法就跟現在的高仿大師做的差不多,從一開始做出東西,其實並不是為了仿冒真品去賣,至於後來為何會發展成那樣,那還真是要拜拍賣行和古玩商人所賜呢。

《韻石齋筆談》,常城一位唐姓的收藏家,從鎮城一位靳姓藏家手中購得一件宋代定窯鼎;此鼎一至,唐家頓然生輝,自此海內評定窯者首推唐家的這隻白定鼎。

此鼎傳承有序,此鼎原藏於常城孫氏的曲水山房,成化弘治年間時,主人與蘇城的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都是莫逆之交;到了嘉靖年間鬧倭寇,孫家日益衰落,主人的孫子便把此鼎賣給了鎮城的靳伯齡。

遺憾的是,此鼎後來也幾經轉手,最終廢鼎沉於錢塘江中。

那麼,周丹泉仿製的瓷器,如今我們還能看到嗎?

《景德鎮誌》:前故宮博物院藏有周丹泉製嬌黃錐供饕餮鼎一件。曾在清末赴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上展示,現存寶島。

這條線索告訴我們。周丹泉製造的一隻嬌黃釉鼎現在台北故宮。事實上,作為明代仿瓷高手周丹泉唯一存世的瓷鼎。已入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陶瓷卷中。

根據該書介紹,該鼎高16厘米,口徑1.厘米,圓鼎式爐身,口沿飾雙立耳,底接管狀三足;通體施嬌黃色釉,釉麵透亮,爐身前後兩麵為獸麵紋,間飾金錢紋和花朵。底刻‘周丹泉造‘四字。

由此可見,周丹泉在明代萬曆年間絕對是一位傑出的工藝大師,也許真是有了這樣的工藝大師才成就了明朝的蘇城。有趣的,據李日華的《味水軒日記》介紹,周丹泉還會製硯,而且價如黃金。

需要關注的,袁宏道做吳縣縣令是明代萬曆二十三年,他最後離開蘇城的時間是萬曆二十六年;江盈科任長洲縣令是明萬曆二十年,他最後離開蘇城的時間也是萬曆二十六年;而李日華《味水軒日記》的記述時間是明萬曆三十九年。

可以推斷的。周丹泉藝術成就的輝煌期正是萬曆年間,成就他藝術巔峰的地方是他的家鄉蘇城。

劉大彬的偶像是這位周丹泉,其實也很正常了,周丹泉是做高仿的。人品還是相當不錯,劉大彬也是做高仿的,選偶像選到周丹泉。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周丹泉的鼎張元還真沒怎麼注意,之前去過好幾次寶島。也去過台北故宮,可是就是沒看到這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太著急了,還是對方根本就沒有擺出來。

“周丹泉啊,很厲害的一個人物,有機會的話,我可以帶你去寶島看看他的作品。”張元笑了笑道。

“那可真是太感謝了。對了張兄弟,我一隻有個疑惑啊,你是第一個看出來我那東西是假的的人,那麼到底是怎麼看出來的啊?”

不是吹牛,實實在在,劉大彬對自己高仿的東西那是非常有自信的,就那些唐三彩和紫砂壺,不管是從用料還是燒製工藝上來講,那都是絕對堪稱頂級的,甚至跟真品的相似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劉大彬看來,即便是去做科技測試,不管是什麼碳十四還是別的,都沒用,根本測試不出來他那東西是贗品。甚至就算他承認是假的,那機器也會是真的,這樣的事兒也不是沒發生過。

正因為如此,劉大彬就特別奇怪,張元到底是怎麼樣看出自己做的東西是假貨的呢,這也有點太厲害了吧。

“嗬嗬,大彬哥似乎忘了啊。您做的東西是好,而且也幾乎堪稱完美,但終究達不到百分之百的相似度……”

張元一直叫劉大彬為大彬哥,一方麵是因為對方比自己年紀大,另外一方麵當然也是出於敬佩的意思。畢竟這劉大彬沒有他的六字真訣,也沒有他的地氣,卻可以模仿出如此神奇的高仿來,光是這一點來,他就遠遠不及的,叫聲大哥,那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