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四九六章 珍貴遺書(1 / 2)

那黑痣男雖然力圖與張元爭下那《出師頌》,不過很可惜的是,兩千萬左右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放棄了。

有些東西,在張元眼裏是無價的,在別人心目中就未必了。

張元覺得值,肯定就願意出價,實話,今來的這些人裏頭,能爭過他的,真心沒有一個。

隻要他願意,所有東西都隻能被他得到。

更何況如果所料不錯,韓掌櫃手中的這一批東西,怕應該是一整套的,有了這些,神羅博物館裏頭大可以專門開設一個展覽館了。

所以啊,隻能對不住在座的那些人了,他要一個人包圓了。

接下來6續出現了一些型玉器和瓷器,價錢都不是很高,最高的一件也不過五百萬。

一共是二十多件,全部被張元順利拿下。

幸好來這裏的人並非特意參加拍賣的,不然一個個非得氣得轉身離開了。

他們來這裏,更多的是為了鑒賞那些文物古玩,張元自然給他們這個機會。

畢竟做人也不能太過了,有些事兒讓一讓,也沒什麼壞處。

直到一疊大約五十本的《永樂大典》出現的時候,才又引起了現場所有人的轟動。

當初張元去英國的時候,從大英博物館裏頭運回來不少《永樂大典》的珍本。

這使得國內原本收藏從原來占全世界%不到提升到了%左右,可即便如此,還是不全。

要知道,原來國內收藏的《永樂大典》原本就二百多本,而那一次張元從英國搞回來的就有足足兩千來本。

之後再想得到這《永樂大典》原本就犯難了。

沒想到今日居然在這裏又看到了五十多本,雖然數量還是不多,可是積少成多的道理張元還是懂的。

他有心將《永樂大典》全部帶回國內,所以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得到這東西。

根據他的調查,收藏《永樂大典》最多的國家,應該就是隔海相望的日本了。

日本有個叫東洋文庫的研究中心。

其號稱是世界五大亞洲研究中心之一。

然而裏麵大多數的藏書卻都基本來自於中國。

東洋文庫也是日本三大漢學研究重鎮之一,位於東京都文京區。

是一個專門把中國與中國文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圖書館兼研究所,1948年起成為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館。

東洋文庫的前身是英國人莫裏遜創立的莫裏遜文庫。

莫裏遜於1897年以倫敦《泰晤士報》通訊員身份來華,後任北洋軍閥政府的英國顧問。

此人從1897年到1917年的二十年間,在中國收集圖書文獻二萬四千餘冊,地圖畫卷一千餘份。

而這些東西裏頭,就有他在庚子事變中得來的五冊《永樂大典》。

不僅如此,東洋文庫為了得到更多的《永樂大典》,通過掠奪、低價收購等方式,強行從國內獲取過將近5冊的《永樂大典》,還有一些是火燒圓明園後的殘本。

除了日本之外,包括英國等西歐國家,在當年那場浩劫之中從中國掠奪走的東西可是一點都不少啊。

如今現場出現了五十多本《永樂大典》,或許很多商人對此並不感興趣,但是張元卻知道這些東西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