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九三一章 鏡子(1 / 2)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當年演時,門德爾鬆的父親(一個頗有品位的銀行家)去聽了,覺得是烏鴉叫,毫無品位。 ..

那個年代,維也納人覺得聽羅西尼的歌劇才有品位。

貝多芬?不夠優雅。

但現在,貝多芬的曲子擱那兒呢。

麥爾維爾的《白鯨》剛出版時,賣得極差,美國人民覺得:這玩意就一部土裏土氣的航海捕鯨;一百年後,這玩意被承認為名著了,品位絕高。

有一段時間,英國還有人把讀《白鯨》與讀《尤利西斯》並列,有品得沒邊了。

這些曾經被認為很沒品的家夥,創造了一些後來世人覺得特有品的文本。

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爺,算有品還是沒品呢?

或者更進一步:品位到底是什麼?

彼得·梅爾先生寫過本書,《有關品位》,裏麵大談魚子醬的吃法、雪茄的抽法、定做西服諸如此類。

若要總結,無非兩點:一、不要造作擺譜;二、砸錢在最高級的東西上——來去,‘若無其事地砸錢’,就是他老人家的品位了。

不太好聽,但咱們可能接近真相了。

法國大師丹納認為: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那段,宮廷裏的法國人最有品。

諸位爵爺與夫人,各自談吐雅致,書信簡潔幽默,善於揶揄,用瓷器,觀繪畫,精細典雅。

19世紀大革·命之後,大家還時常回憶18世紀,覺得那樣田園牧歌的儀態和打扮,算是有品位。

但其實早在18世紀,百科全書大神狄德羅已經對此不爽了。

在狄德羅看來,所謂品位,是在一大群受了類似教育的人群裏,亦步亦趨,不要做過度的事,在他們的許可範圍內表現一種儀態上的溫和。

為什麼這種品位會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因為這種品位的代表人等,出自宮廷,有話語權。

事實是:品位是一個浮動的東西,是一個有話語權的圈子裏默認的,中庸平衡的政治正確。

但品位,作為一個沒有可度量標準的玩意兒,是會改變的。

《泰坦尼克號》裏有個經典細節:露絲收藏畢加索的畫,她未婚夫道:‘相信我,這貨不會成名的。’一個微妙的諷刺。

巴爾紮克很早就描寫過如何追逐品位:去貴婦人的宅子與舞會裏多加曆練,在衣食住行每個方麵都有閱曆與見識,背下鵝絨、葡萄酒、煙草、家具、曆史方麵的知識,自然便顯出品位來。

大仲馬更惡毒些,《基督山伯爵》裏,基督山一個水手出身的人,隻要顯得‘我來自東方’,對奢侈品、航海、銀行業務都格外在行,又顯出有錢,自然就品位凡了。

所以,品位是會變化的,而掌握品位標準的,通常是最有話語權的人——不是有錢有勢,便是有才華。

所以呢,如果您誌在融入一個圈子,那隻要稍微跟隨著大家亦步亦趨,適當地微笑緘默,便會顯出有品來。

如果真夠硬氣,就成為一個具有品位話語權的人,到時候,哪怕你一輩子沒品,到最後大家都追隨你,覺得你才是品位的標準——比如巴爾紮克和勃拉姆斯們。

師父,如果風水師可以創造出某些奇跡,到時候隻怕做風水師,也成了一件最有品位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