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零七九章 發黃的地契(1 / 2)

在張元看來,就算是弄不到宋版書,弄點古籍什麼的也不錯啊。..

實在不行,買幾本好看的絕版書其實也挺好。

走近一看,張元才現,這些攤位上的東西似乎不僅僅有書,還有許多其它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曆代詔諭、文告、題本、奏折、誥命、輿圖、人丁黃冊、田畝錢糧簿冊、紅白契約、文據、書劄等等官方檔案和民間文書。

這叫一個齊全啊。

就算是張元,也看得有點傻眼了,這麼門類齊全的書攤,他還真是頭一次遇到,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可從沒見到過。

果然中國的許多好東西都奔老外這兒來了,真是讓人痛心疾啊。

據史書記載,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書是公元前年前帝舜時期史官所記的《虞書》,但原件早已不存。

現存最早的古文書是清末開始在洛州出土的甲骨刻辭,是殷王室占卜時所刻的文字,屬於公務文書,史書記載商代的文書還有冊和典,是簡的集合體。

簡以狹長竹、木片作載體。

把長短相間的簡用皮條或絲繩上下兩道編連起來,就成為冊。

把冊保存起來就成為典。

典冊所載內容是當時史官的記錄。

東晉後期,紙張先被用作官府往來文書的載體,而詔令文書和重要奏疏的載體仍用竹、木簡,到隋代竹、木簡才廢棄不用。

從周代到清末,文書載體還曾使用金、玉、銅、鐵、石、縑帛等物,是為了長期保存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使用。

文書載體用紙以後,詔書用染黃紙,直至清末。

明、清時期向上級官員祝賀的稟啟用紅紙,一般文書都用白紙。

曆代文書紙式幅麵大不一。

紙張載體用折疊式從元代開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稱為本,其餘文書用單幅紙,作為官員身份證的誥命文書用卷軸式。

清初紙式仍沿明製。

中葉以後除詔令文書和個別下行文種外,都改用折式。

總而言之啊,文書這東西,比書本更加複雜,張元知道的,就有數百種以上。

偏偏這樣的攤位上,竟然都有,這不得不,真得是一個奇跡了。

“帥哥,要書啊?我這些東西可都是從中國人手裏收來的,絕對真實,而且絕對有收藏價值!一看您就是愛書之人!”

剛盯了兩眼,其中一個攤主就衝著張元笑眯眯地道。

古舊文書上麵的年代都很詳細,能精確到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甚至到某時。

這類藏品如果能反映某個時代的社會生產關係、經濟製度,那肯定就能具有較高的價值,運氣好一點,恰巧能夠遇上與曆史名人有關或者是能反映重大曆史事件的古舊文書,那價值就不可限量了。

對於一個考古學出身的收藏家來,能夠現記載曆史事件的文書,那就更能令人激動。

畢竟曆史上很多事情,言語不詳,但若是有文書作證,那基本就可以是準確的正確的曆史了。

“我先看看!”

張元隨口應了一聲,然後就蹲了下去仔細看了起來。

然而蹲下去的一瞬間,他就不由暗暗歎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