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一九零章 假中有真(1 / 2)

“你手裏的這本《民史通典》用了多種作偽的方法。 ..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改了書名。

《民史》和《通典》其實分開來也是兩本書,隻不過這兩本書在收藏界不怎麼有名。

所以有心人就將兩本書合在一起,弄成了這麼一本《民史通典》,至於那些藏書印,都是真的。

隻有作者是假的,內容自然也是假的,不過很難辨認,像你們這些對中國曆史不怎麼熟悉的,絕對會上當的。”

“真是倒黴,沒想到這還的確是假的啊。”

溫蒂顯得非常失望。

本來她覺得自己的父親肯定是看錯了,不定找到張元就可以得出真正的結論來。

誰知道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得虧這本書花的錢並不多,不然就慘了。

“你先別那麼失望,這裏頭其實還是有玄機的。”

張元笑著道。

“還有玄機?”

溫蒂疑惑地看著張元,有點不太明白。

既然東西是贗品,那還能有什麼玄機?

“我之前過,這本所謂的《民史通典》是由兩本書合在一起製成的,不過所幸隻取了《民史》的名字,用了《通典》的內容,對書的破壞並不嚴重。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保留了那些名人的收藏印,這就價值連城了。

《通典》這本書是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

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十通’之一。

記述唐寶以前曆代經濟、政治、禮法、兵刑等典章製度及地誌、民族的專書。

北宋時就有刊本,以後元明清各代有多種刻本流傳,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為流行。

《通典》在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典章製度專史的開創之作。

杜佑以前的典章製度史,基本集中於紀傳體史書中的書誌部分。

在史實容量和撰述體例上都有諸多的限製,無力承擔完整記述社會政治經濟製度展變化曆史的任務。

而《通典》把這一體裁獨立出來,為這一體裁的展開辟了廣闊的地。

從此典製史成為傳統史學中的一個重要門類。

它專敘曆代典章製度的沿革變遷,從遠古時代的黃帝起,到唐玄宗寶末年止(肅宗、代宗以後的變革,有時也附載於注中),分為九類,以食貨居,次以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每類又各分子目。

對於曆代典章製度,都詳細地敘述了它們的源流,有時不但列入前人有關的議論,而且用、議、評、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你的意思是,這本《通典》其實很值錢?”聽了半,溫蒂就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

“沒錯,隻可惜有人不識寶啊,將宋版的《通典》強行偽造成了《民史通典》,其實單論宋版書《通典》,再加上那十幾個收藏印,這本書的價值就已經非常高了。”

張元感慨地道。

“幾年前進行的帝都匡時春拍中,萬眾矚目的國寶級過雲樓藏書以1.8億元起拍,買家十分謹慎,都遵循1萬元的競價階梯加價,最後以1.88億元價成交,加傭金後成交價為.16億元,創下古籍拍賣新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