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二七二章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1 / 2)

“我老師李明光有個觀點:在冬大雪封山,市場萎縮,資金不到位,好東西賣不出去的時候,或是掃貨最佳時期。..

他:‘冬大雪封山,珍奇異獸也跑出來了。隻要是好獵手,寒冬裏照樣一槍一個撿漏。關鍵是要煉好眼睛,在冬裏煉好眼睛,隨時準備出。英國詩人雪萊曾:‘冬到了,春還會遠嗎。’’

民國至今,古玩界流傳著這樣的行話:古玩不長眼是瞎眼沒有臉。

有些古玩商自己玩古玩卻被古玩玩,還有些人花了上百萬,甚至上億買到的卻是假貨,這臉兒往哪兒擱,不僅沒臉麵,還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藝術品古玩市場之所以這麼殘酷,我一直認為根源在於信息不對等。

房地產一平米十萬、八萬是明碼標價,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8億元港幣,鬼穀子下山在5年拍出.億元人民幣價,田黃一克賽黃金,、萬一克,好的4、5萬元一克,甚至賣到1萬。

它們的決定值在於市場和專家。

許多信息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不惜代價煉好眼睛才是關鍵。”

“煉好眼睛?也就是,還是要增加自己鑒別的能力?”柳憐問道。

“嗬嗬,不愧是行家,你這一句話就到點子上了。”

張元笑道:“不管是誰,如果對這個市場一竅不通,那別撿漏,根本就是找死。”

“可是要怎麼煉好眼睛呢?”

柳憐問道。

“你這話算是問到點子上了。”

張元喝了口飲料道:“先那肯定是得有文化積澱:收藏不同於其他行業,它是一種文化活動,是文化與商業的結合。

比如一塊壽山石的價格,如果沒有文人的題字、刻印,沒有文化內涵在裏麵,它的價值會大大縮減。

當你在收藏的時候,不是收藏壽山石,而是去看這件藝術品背後的文化。

因而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深厚的文化積澱是煉眼的第一大要素。”

“這個我同意,沒有這方麵的知識積累,看到寶貝都是瞎的,比如剛剛那兩枚金幣。”

歐陽曉丹急忙道。

“咳咳,不提金幣了,出了知識積累之外,還需要實地演練,實際操作:煉眼力單靠積累文化或看央視尋寶欄目遠遠不夠,要去市場上鍛煉,去摸東西,去實地考察。

為什麼有的專家會看走眼,因為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同。

能寫書的未必有眼力,有眼力的一定有知識。

煉好眼,蓄勢出。

第三,跟對師傅:北方有一句俗語:師傅不高,徒弟扭腰。

下藏書千千萬,選好書不易。

現在標本作假也很厲害。

有的標本和真的非常相似,標本錯了,其他也白搭。

師傅要選對,要選一個實實在在的師傅,而且心地也要好。

第四,入對圈子:別單打獨鬥,秘不示人。

東西要拿出來讓大家看,不然可能就遭遇‘打眼’,圈子有假有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哪個圈子要有自知之明。

第五,輸贏笑笑:閩南人有句話是‘輸贏笑笑’。

玩古玩要有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