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三二八章 膽瓶(1 / 2)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西方文具的傳入,箋紙逐漸出現了衰落的趨勢。. .

魯迅決定用他自己的力量,跟鄭振鐸一道,編印一部《北平箋譜》。

19年月5日,魯迅在寫給鄭振鐸的信中:“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廠得了一點箋紙,覺得畫家與刻印之法,已比《文美齋箋譜》時代更佳,譬如陳師曾、齊白石所作諸箋,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專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將消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備佳紙,向各紙鋪擇優,各印數十至一百幅……訂成一書……實不獨為文房清玩,亦中國木刻史上之一大紀念耳。”

魯迅的這一倡議得到了同樣喜愛中國傳統版畫藝術的鄭振鐸的積極響應。

工作分兩頭進行:在帝都的鄭振鐸,就地擔任搜集箋樣、接洽印刷、裝訂。

在上浦的魯迅,則在經濟並不寬裕的條件下籌劃經費,預約訂戶,並且從5多種箋樣中一幅一幅的仔細選定,草擬編排的意見。

這樣,經過5個多月的共同努力,用宣紙精印的《北平箋譜》終於麵世。

這裏頭收有各式各樣的箋紙多種,其中有山水人物,有花鳥蔬果,還有仿古的西域古跡、唐代畫磚,甚至兒童畫箋。

箋譜中還特意記錄了這些箋紙的刻工。

比如,綽號叫“版兒楊”的楊華庭,是靜文齋的刻工;被人喚作“張老西”的張啟和,是淳菁閣的刻工。

在這裏,魯迅有意讓人們知道,即便製箋藝術衰落了,但仍有一批默默為此付出的民間藝術家。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時代變遷,書寫的介質在不斷變化。

到了電腦普及的今,連寫字本身都變得奢侈。

然而,技術的展固然不可阻擋,但那些在時間中被淘洗而遺落的文房器具,連帶著其中所凝結的文人情感和趣味,卻值得我們回望和追懷。

張元自然也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他也是一個非常熱愛文字和古代文化的人。

這箋紙或許值不了多少錢,可是如果用來收藏,卻是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裏,他將自己的判斷告訴給了老人家。

他覺得這個老人家不普通,如果自己胡八道的話,反而會讓對方產生警惕之心。

甚至是反感。

那樣子估計真正的好東西就看不到了。

聽了張元的話,老人家頓時眼前一亮。

“爺爺,這位叔叔真厲害,居然隻是看了幾眼,就知道這是魯迅先生收集的箋紙了。”

女孩拍著手道。

“咳咳,先生果然厲害,不過這東西真不是賣給您的,隻是做個測試,還望先生不要怪罪。”

老人家幹咳了兩聲道。

“不賣啊,那真是可惜了,其實我對魯迅先生是非常佩服的,他的箋紙,我自然也非常樂意收藏。”

張元感慨道。

“你真想買?”

“真想!”

“可是這東西不值錢啊,雖然是魯迅的東西,但市麵上並未有過先例的。”

老人家皺了皺眉道。

“一萬美金怎麼樣?”

張元直接就開價了。

“爺爺,他一萬美金!”

男孩眼睛瞪得老大,大概是被張元的這個報價給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