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五六八章 追索(1 / 2)

果親王曾在蓉城草堂待過,此書便留了下來,後於抗日年間散落民間。 ..

《唐宋元文約選》真正歸屬張家是194年秋。

果親王允禮曾經奉命在川州工作過,現在蓉城還有王府的舊地名。

就像《昭明文選》一樣,清朝皇帝希望給皇室貴族子弟,編選一本唐宋元時代最好的文章,果親王奉命點定了這部《唐宋元文約選》,一般來,點定之後再呈報皇帝禦覽,由皇帝批準後,再刻印。

可能由於當時的種種原因,這部書點定以後,沒有刻印。

或者果親王還沒來得及呈報皇帝。

就這樣,它成了一個珍貴的抄本。

見過它的人也很少很少。

但是知道的人不少。

這部書應該凝聚了當時的文化精英的心血,所以果親王對它十分珍愛。

這部書就是這樣到的川州,後來從王府流向民間。

張元在一份回憶錄中看到過,張太無先生自己,書的賣主是個八旗子孫,出價很高,他當時是用1麻袋銀元及金條,裝了一船,張太無把裝滿銀元及金條的麻袋放在船上。

船是那種舊式的蜀中內河客船,大概長1公尺左右,銀元用5個裝米的公斤裝的大麻袋兜著,整整1麻袋,整齊地摞於船內。

有了這批書,家中的藏書量一下子增至三萬八千多冊,時為張太無先生收藏最盛期。

曆經坎坷,這批藏書終於得以安放。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張太無先生以鋃鐺入獄,所有財產沒收,其中包括家中所有珍藏。

他於1977年去世,去世前還對這批書念念不忘,並留下遺言:“所去之書,如有璧歸之日,家可分,人可散,書不可離。”

在張太無家屬捐贈的萬餘冊古籍中,最受張太無先生生前喜愛,且最具價值的當屬那部4冊的清代抄本《唐宋元文約選》。

這部書的珍貴之處在於除了海內外僅此一本外,此書乃5名進士手抄而成,書中還有清康熙第16子果親王允禮的親筆點定印章。

你去“百度”、“穀歌”搜搜看,肯定沒有相關的內容。

提到它,各大專業院校的古籍學者,沒有一個不知曉。

但是,親眼見過這部書的人應該是有數的,就是數得出來的。

張元今算是有幸看到了。

清人治學非常嚴謹,愛書、敬書、畏書。

《唐宋元文約選》作為清宮內府讀物,內容選自唐、宋、元三朝最好的文章,並編選成冊,每篇不過5字,其中包括王安石、韓愈等名家作品。

此書共4冊,全部由當時最好的讀書人摘抄而成。

而這5名德才兼備的才子是從5名進士中遴選而出,每日沐浴焚香,清衣素裹,跪於內府(乾隆年稱武英殿)抄寫而成。

一日抄書不能過若幹字,如此反複,曆經康熙、雍正二朝,於乾隆年間才完成。

字跡精美,整齊如一,令人歎為觀止。

這是一種對文化的敬畏,更是對人類曆史的解讀。

清朝它是關外龍興,它急切地要化夷為夏,就是要急切地用中華文化化自己,所以他們做事更加虔誠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