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八零二章 名人的畫,即使有錯也值錢(1 / 2)

“師父,這幅畫不是在寶島被收藏嗎?怎麼會到這裏啊?”

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張元其實對這個問題也挺困惑的。

據他所知。

這幅圖在元、明兩朝一直收藏於民間,到了清朝,被收入皇宮,成了乾隆皇帝心愛的寶貝,乾隆親筆以大字“鵲華秋色”題於引首,題跋九則,鈐印眾多。

後來就一直在清宮之中收藏,到了近代更是不知所蹤了。

相傳,《鵲華秋色圖》曾被乾隆皇帝二次打入冷宮。

第一次,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巡狩濟城,閑暇裏登上城門樓賞景,四下一看,覺得這一帶景色似曾相識,他欣然一笑,回想起這是《鵲華秋色圖》中的景色。

他急命飛騎去京城禁中取來,對著鵲、華二山展卷對觀,開始時讚歎不絕,仔細對照卻又覺得有點不對勁兒。

原來,趙孟所畫《鵲華秋色圖》的鵲、華二山方位有誤,本應鵲在黃河北,華在黃河南,可畫中兩座山卻在同一岸邊。

對此乾隆十分生氣,他想:兩座山的基本方位都沒搞清楚,若打起仗來還不敗下陣來,這可不是事。

隨即下旨:朕發現古人之畫有失實之處,本該將此畫焚毀,以免誤我大清之戰事,但念此畫流傳幾百年,得來不易,權且將此畫收入大內,任何人不得觀賞。

就這樣,《鵲華秋色圖》被打入冷宮。

第二次,相傳他遊覽濟南大明湖,登上鵲華橋,觀賞眼前如畫景色“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又一次想起了宮中的《鵲華秋色圖》。

麵對美景,念及名畫,他早已把上次打入冷宮的事忘得一幹二淨,於是下旨又一次派人回宮取畫。

乾隆皇帝真是遐思妙想,由鵲華橋想到了《鵲華秋色圖》,又想到了傳中的牛郎、織女,感慨他們各一方不能相見的傷感愛情。

揮筆寫下了《題鵲華橋》詩一首:

長堤數裏亙雙湖,夾鏡波光入畫圖。

望見鵲華山色好,石橋名亦與凡殊。

大明豈是銀河畔,何事居然架鵲橋?

秋月春風初較量,白榆應讓柳千條。

榆煙杏火接空蒙,穩度芳堤飲練虹。

李杜詩情水畫,都教神會片帆中。

不巧的是,乾隆寫完此詩後僅五,就得到了皇後去世的消息。

他認為是寫這首詩招致的禍端,悔恨自己不該亂用銀河鵲橋的典故。

傷心之餘,他更是大為懊惱,認為是自己在鵲華橋上寫的詩不吉利,應了牛郎、織女相愛卻分離的事,而勾起他詩興的就是《鵲華秋色圖》,此畫是罪魁禍首。

乾隆當即下令焚燒《鵲華秋色圖》!

可就在火盆端上來的一霎時,他反悔了。

他明白,這幅傳世名畫失而不可再得,若依自己的性子燒了,自己會被後人指責!

想到此,他恢複了理智,打消了燒畫的念頭,但他還是再次下旨將《鵲華秋色圖》打入倉庫,貼上封條,任何人不許再碰。

從此以後,乾隆皇帝也就再沒看過《鵲華秋色圖》,更不肯再登鵲華橋了。

不論傳是否真實,但可肯定的是,在清朝,《鵲華秋色圖》的確是深藏皇宮不為外人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