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八八八章 瓷版畫(1 / 2)

眾人聊了一會兒風水,科南克議員這才吩咐人將自己帶來的東西給張元看。

為了找這東西,他也是費了不少勁的,就是要博得張元的好感。

雖然這次遷墳的事情結束了,但不準以後還有用得著張元的地方。

所以把這個關係維持好了,那絕對沒有錯。

他拿出來的這東西,是一套瓷版畫。

瓷版畫想必大家都知道,尤其是農村的,用來裝飾一下牆麵很是有趣。

當然了,科南克議員拿出來的瓷版畫,肯定不是那種不值錢的東西,他拿出來的這個,是上了年代的古玩意兒。

我國古代為勸課農桑,將農民耕作與蠶織的全過程繪成係列圖譜——《耕織圖》,以推廣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

它起源於南宋時期,其時的樓儔、劉鬆年是最早的《耕織圖》作者,且以樓儔影響最大。

在農耕社會農民靠耕織維係生存,朝廷靠耕織鞏固政權,所以,曆朝曆代無不重視耕織,也使耕織文化藝術種類層出不窮,有紙絹畫,有瓷畫,有竹木雕,有石磚雕等等。

用耕織場麵作為瓷器上的紋飾,通常隻繪耕織的片段,這種紋飾最早出現於康熙朝並成為康熙時期的獨特題材,其後各朝瓷器上都有多種多樣的耕織紋飾出現。

科南克議員拿出來的這就是晚清淺絳彩畫家汪友棠繪製的春種圖瓷板畫,它再現了春季農夫插秧過程中的一個片段。

瓷板長.厘米,寬4厘米。

瓷板上方近中間位置有題款:“古廟荒山下,良田數畝閑,騎牛芳草地,一渡綠楊間。時丁酉冬月錦培仁兄大人雅品。汪友棠作。”

畫麵描繪了農家在春種插秧時歇晌的場景。

近處是一片平坦的坡地,在綠楊的掩映下,四根磚砌的方柱撐起的茅亭矗立其中,亭內有四個農夫兩兩相對,分坐兩處歇息,他們邊坐邊聊,顯得悠然自在。

一條寬闊的河流穿過坡地緩緩地淌向遠方,河麵上一葉扁舟在艄公揮動竹篙奮力撐送下急速向茅亭駛來,船頭坐著兩人,他們應該是送飯來了。

河對岸是一片開闊地,沿河的草地上綠草如茵,剛卸下犁耖的兩頭牛一邊吃草一邊戲耍,牧童也趁著牛兒歇息之際跨上牛背與牛逗樂。

緊挨草地的是連綿不斷的農田,一塊塊剛插上秧苗的農田如織成的綠毯,把大地裝扮得如翠似黛。

山坡下樹木蔥蘢古廟聳立,極目遠眺群山綿延蒼翠欲滴,白雲如練飄飄渺渺。

鄉村農忙的瞬間,被汪友棠描繪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塊瓷板畫構圖較滿,但構思非常空靈,留給人們豐富的想象空間。

如全畫從題款到畫麵,沒有“溪南與溪北,笑歌插新秧。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的插秧場麵。

但一塊塊插了秧苗的農田顯然就是農夫剛剛揮鞭驅牛犁田耖田,彎腰弓背拔秧插秧的傑作。

再如,歇晌的農夫和水田被一水相隔,農夫們插完秧後是怎麼過來的,有橋嗎,是什麼樣的橋。

還有畫中的古廟,雖偏居一隅,卻是全畫的主旨,因為不管廟**的是何方神靈,都需要它庇佑農夫們“春種一粒粟”,能夠“秋收萬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