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九一八章 蟾之妙(1 / 2)

張元一開始玩古董的時候就知道吳越國時燒造的“秘色瓷”,在越窯青瓷裏麵屬聞名遐邇的高檔宮廷珍品。

依此件蟾滴造型和釉色特點顯為北宋早期孑遺,且具有“秘色瓷”遺風,恰為晚唐詩人徐夤盛讚越窯青瓷“竅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的生動寫照。

其匠心獨具的造型,玲瓏典雅的神態,深奧奇特的寓意,令人遐思,玩味無窮。

蟾蜍,又稱蝦蛤、蛤蟆、蟾諸、蛤蚆,屬兩棲綱,蛙科。

在今日看來,好像形象醜陋,皮膚燥而多疣狀黑斑點,特別是因它性情悠閑,行動遲緩而被俗稱為“癩蛤蟆”或“疥蛤蟆”。

然而,在我們的古人眼中,其貌不揚的蟾蜍,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蒙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閃耀著神秘的靈光,注入了神聖的法力,深深地烙印在古人的心中,成為頂禮膜拜的神物。

認為蟾蜍可超度死者的靈魂,羽化升成仙,以致在許多漢墓壁畫、帛畫和石刻上,常可看到神化的蟾蜍圖像。

《抱樸子》曰:蟾蜍壽三千歲者,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

《玄中記》稱,蟾諸頭生角,壽千歲;

而民間又有端午敬祝蟾蜍,可避兵燹之;

甚至還有王喬食白蟾蜍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故事流傳,反映出蟾蜍不但是長壽吉祥的象征,同時還具有祈福禳災的魔力,故文獻中有蟾蜍萬歲,背生靈芝,為世之祥瑞記載。

在清代東軒主人所著《述異記》中,還有“古謂蟾蜍三足,窟月而居,為仙蟲”之類記述。

膾炙古今,盛傳不衰的美女嫦娥因服食西王母的長生不死“仙藥”後,飄然飛奔月宮變為蟾蜍的著名民間傳,更為蟾蜍戴上玉蟾、上月神、月精、人間仙蟲等桂冠,喻為月亮的代稱。

《淮南子·精神訓》雲:“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

《太平禦覽》(卷四)引《春秋緯演孔圖》曰:“蟾蜍,月精也”;

李白《古朗月行》詩有:“蟾蜍蝕月影,大明夜已殘”;

而金代元好問還專為蟾蜍作詩,稱“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張頤怒如虎”。

人間不起眼的動物,被賦予神靈色彩,幻化成備受青睞的月宮寵物,擢為古往今來文人填詩賦詞的歌詠偶像,於是前植桂樹,瓊樓玉宇錯落有致,華貴富麗的廣寒宮,又有了“蟾宮”之稱。

自唐以降,科舉選官更益盛行,讀書人應試中榜,則常被譽為“蟾宮折桂”。

這件青瓷蟾滴是文人雅士案前桌上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之一,其上的蟾蜍形水盂,也稱水注或硯滴,可盛水以備研墨之用,既實用而又十分美觀。

造型采用蟾蜍形象,顯然蘊含著“蟾宮折桂”的美好願望,祝福主人金榜題名,登科及第。

蟾蜍頭上有角,暗喻長壽吉祥;

而身作三足,也正同清代《述異記》所載:“俗語雲,三腳蛤蚆無處尋”,“古謂蟾三足”相合,足見它是何等的名貴,寓意更是何等的深刻!

這裏其實有個誤會,蟾蜍和青蛙一樣有四足,隻是從蝌蚪演變成蛙之時,短時間有尾和兩足,古人不明底細,誤以為“三足”,故有三足蟾蜍為世所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