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九七八章 獨眼婆婆(1 / 2)

雖然柳若寒這一次的確是撿到了個寶兒,但在張元看來,撿漏這種事兒,絕對不是她這種人能經常做的。

當然更不是收藏愛好者通過看書學習,看電視鑒寶節目,不買賣實踐,就可以到市場上撿便宜買國寶的。

既使偶爾買到了真品,如果眼力不夠,價格吃不準,仍然會“賣漏”。

還有不懂東西的真假、品位,以開高價的方法防止賣漏兒,致使藏品終身無人購買的結果。

00年前後曾經有一位70多歲的老者,跑市場,三年來買了100多件古玉。

這些玉器有真有假,有高古玉也有明清玉。

他自認為眼力不錯,主觀認為都是真的。

但是他很少賣,沒有經過市場賣古玩的客觀檢驗,因此也不知道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能值多少錢,所以有的幾百元買的幾千元就賣了,還覺得賺了不少錢。

商家高手從幾百件裏麵把那些真的、好的都挑走了,花幾千元買到手以後,在市場上賣了幾萬十幾萬元。

而剩餘的假冒古舊玉器至今幾百元都沒人買。

這個事情明,沒有高超的識別眼力,既使有真的也不知道是真的,更不知道值多少錢。

遲早還會被精通古玩的行家撿個便宜。

當前愛好者把撿漏兒理解得十分簡單,特別是受不正確收藏理念的影響,沒玩幾年眼力不到,經驗不足,又很自信,心裏總琢磨著想買便宜,總想發個大財,這都是受到一些所謂專家的忽悠。

其實專家本身都不知道,摟薄兒撿漏兒指的是一群特殊人群(專業商人)。

在這種錯誤理念的誤導之下,幾年來摟出了一大批國寶幫。

例如一件所謂的國之精品,國家隻有一件,認為第二件就在自己手裏,而且花了100多萬元買還覺得便宜,自認為撿個漏。

實際上這類假古玩的成本隻有幾千元。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懂,買真古玩首先要求的是買真,其次才注重價格。

買古玩不是隨便在地攤上、陌生人手裏或者通過熟人來曆,講個故事,然後按照書裏麵的要領和圖片對比一下,甚至經某專家鑒定便確認為精品或國寶。

識別和買賣古玩決沒有這麼簡單,要想買到真古玩,首先必須掌握行業規矩和專業路徑,要具備一係列古玩專業條件,如果買古玩的方法不對、渠道不對、路徑也不對,是不可能買到真古玩的。

很多人自認為藏品是一件真品國寶,可是市場上沒人買,拍賣行不收,博物館不要,自己再不承認假,也毫無意義。

這是國寶幫藏假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今的古玩市場,實際上假的多、真的少;假專家多、真專家少;吃虧的多、撿便宜的少;不懂古玩的多、懂古玩的少;不懂裝懂的多、有真本事的少;買假的多、撿漏兒的少。

行家、商家、高手摟薄兒撿漏兒都很難,更不要藏家愛好者了。

柳若寒這底子,比張元的兩個徒弟都好。

不過她撿漏的方法跟張元完全不一樣,她有她的門道,自然也能撿到漏兒,隻是沒有張元那麼穩罷了。

就像這芙蓉石擺件,還有之間那件瓷器,如果讓柳若寒去賣,她根本就不知道多少錢,最終隻能賣漏,其實很容易就賣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