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五一八章 與古人一起品香(1 / 2)

張元繼續道:“無獨有偶,北宋蘇東坡在《沉香山子賦》中所謂‘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的描述,也是對沉香品質作出評價,並提出‘獨沉水為近正’的觀點。

南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香》一文中,則進一步對沉香中的海南沉香,進行如下描述:‘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銖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麵悉香。至煤燼氣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

範成大對沉香特點的詳細描述,則旁證其已經在南宋時期作為單品香的地位。

延至明末,文震亨在《長物誌》中記載:‘角香,俗名牙香,以麵有黑爛色黃紋直透者,為黃熟。純白不烘焙者,為生香。此皆常用之物,當覓佳者,但既不用隔火亦須輕置壚中,庶香氣微出不作煙火氣。’

由此可知,香之佳者即使不用隔片焚之,也有‘氣微出不作煙火氣’的品質,成為沉香單品的佐證。

明末清初,名士冒襄在紀念董宛的《影梅庵憶語》一書中記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純是糖結。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

不但描述了沉香單品的美妙和變化,同時還提出此香為糖結,奇楠也。

此外可得知,文中還明確記載了沉香焚香的方式‘每慢火隔砂,使不見煙’。

可見,由宋代發展而來的品香風雅生活方式,到了明末這個階段,對沉香作為單品香的鑒賞水平非常成熟。

清代屈大均《東廣新語》煎香一段中,也對作為單品香的沉香提出見解,即‘香之美者,宜煎不宜爇,爇者有煙而無氣,煎則反是’。

這不僅是更為成熟地對品香方式的認識,也更為詳細地記錄了品香的方法。

‘以生結之囫圇者,浣以新茗,芟其鬆浮,磨其棱角,而置香麵於下,底於上,微沾少水,使香質滋潤,火既活而灰複幹,乃以玉碟或砂片隔之,使之不易就燥。香質不焦,膠液不流,則香氣生空,若無若有。香一片足以氤氳彌日,是名煎香。’

在這裏,屈大均對香的品質也以五行之法提出了質的要求:‘蓋五行木主藏魂,金主藏魄,故氣者香之魂也,木也。質者香之魄也,金也。其質貞者其氣清,金之氣多也。其質脆者其氣濁,木之氣多也。故煎香以取金氣,金氣不熱,則香魄長存。然惟生結囫圇者乃多金氣,黃熟則不及。’

可見,到清代時,沉香作為單品香不但品香方式精細化,而且鑒香方式多樣化、研究方式深入化。沉香之習,已蔚然成風。”

“姐夫,你懂得可真夠多的,難不成一直都在研究沉香?”

柳若寒聽完張元的話,忍不住問道。

“那倒也不是,隻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返回富城,在那裏遇到過文人焚香討論文學的事兒,也就是所謂的香席,便也參加了。

從那兒之後,便跟這香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的感興趣了。”

張元笑了笑道。

“我聽沉香分成了很多種啊,有熟結、生結,還有所謂土沉、水沉,這個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