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八二二章 戈壁中的綠洲(1 / 2)

張元道:“還有一個事兒,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

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

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於城高,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一,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跑就爬上了城牆。

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張哥,那兩個鬼子又出發了,看樣子,方向是敦城。”

就在張元給歐陽曉丹講解嘉峪關的一些趣聞的時候,展飛卻沒有停下對北野新和羅三途等人的關注。

“果然是去那個地方。”

張元冷笑了一聲道:“咱們也出發吧,我倒要看看,這兩貨究竟在搞什麼名堂。”

敦城位於甘州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州、青州、和疆三省交彙處,四周全部都是戈壁沙漠。

由於敦城有1400平方公裏的綠洲,雖然僅占敦城總麵積的4.5%,但仍被稱之為“戈壁中的綠洲”。

車子行駛在這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中,境內古道長城、烽燧驛站星羅棋布,由於敦城沙漠綠洲的特殊位置,使其成為了古代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重鎮,自漢武帝建郡以來,這裏不僅是開拓疆土、經營西域的前哨陣地,更是古代華戎交彙的大都會。

漢唐絲綢之路的興盛,使敦城成為中國曆史上率先向西方開放的地區,東往西來的各國使節、商賈、學者、僧侶、藝術家等各色人群,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和希臘文化連接起來。

沿著漫漫絲綢之路,敦城在百折不撓地傳播著文明和友誼,追尋著理解與和平,東西方文明在這裏交融彙聚,東西方文化從這裏西傳東漸,使敦城長期以來,形成了它開明開放、兼容並蓄的曆史傳統。

在一兩千年之前,這裏或許就是像當今的帝都和上浦一般,是古代中西文化商業的交流中心,雖然敦城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榮耀,但是行走在敦城,那厚重的曆史仍然仿佛在無聲的講訴著當年的輝煌。

雖然敦城僅僅是酒城下麵的一個縣級市,但是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卻讓它的名聲遠遠超出了酒城。

尤其是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名勝古跡的存在,名聞下的“敦城石窟”、“敦城壁畫”,更是使其成為各國遊客的首選。

“兩關遺跡、千佛靈岩、危峰東峙、黨水北流、月泉曉徹、古城晚眺、繡壤春耕、沙嶺晴鳴”,被稱為“敦城八景”。

“敦城”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給漢武帝的報告,“始月氏居敦城、祁連間”,公元前111年,漢朝正式設敦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