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 24章 孤獨的中國 工作觀念的衝突(1 / 2)

前些日子美國財長耶倫來中國進行訪問,它提出中國工人的勞動時間過長,勞動報酬過低,並且造成了產能過剩,威脅到西方國家的產業競爭力。這種可笑的借口,仿佛是中國人的勤勞成了這個世界上的原罪。

有一部小說,是左拉寫的《萌芽》,書中描述的世界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初期勞動情景,是發展最快的那一段時間,人們真實的生活寫照之一,對於法國工人那種超負荷的勞動也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描寫。美國四五十年代以前工人的勞動強度也很高。正因為他們的犧牲和創造才成就了美國和歐洲發達的工業體係。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殖民紅利。轉化成先發國家先天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又轉化成可以要挾或者剝削其他下位國家的一種有效手段,正是建立在這種高負荷勞動加殖民掠奪加,積累以後產生巨大的財富形成科技投入,而形成的技術優勢壟斷,才造就了歐美那些發達的福利國家。

耶倫這個猶太人,她的理論跟腳荒謬的基本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曆的是歐美上個世紀的發展階段,而讓我們套用21世紀歐美的結構。我們沒有經曆第一次工業革命,原始積累是很弱的,另外我們沒有對外進行殖民戰爭,也沒有那些個額外得來的血腥財富,由此造成了國家的貧弱,使我們在科學技術等很多方麵落到了西方的後麵。在如今的社會競爭中我們處於比較弱勢的不利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國家的幾代人進行了艱苦的奮鬥和努力,才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就。而耶倫提出的這些個論調,忽視了美國的曆史和歐洲的奮鬥史,有意忽視了美國和西歐是躺在原先殖民掠奪和先輩辛苦勞動創造的深厚的工業底蘊、技術優勢上,而取得的優渥的生活。其實中國正是重複左拉筆下工業積累所需要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在全球的舞台上,國家與文化宛如色彩斑斕的畫卷,展現出工作和生活觀念的巨大差異。中國人以其獨有的勤勞和勤奮工作精神聲名遠揚,中國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古老國家,在我們的社會構成之中,以傳統的農業社會組成穩定的社會結構,延續了幾千年,勤勞本身是根植於我們骨子裏的一種人文基因,所以我們中國人具有絕對的憂患意識。近百年來,我國遭受列強的淩辱與欺淩。國弱民貧需要艱苦的努力建設,才能改變現狀,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的勤勞精神宛如璀璨的明珠,是其文化的重要拚圖。自古代起,勤勞便被奉為美德,代代相傳,熠熠生輝。在現代社會,這一精神更是貫穿於中國人的工作態度之中。而歐美人則更傾向於注重生活質量,將休假和休息視為生活的瑰寶,靠辛勤的勞動來改善自己生活的基本社會觀念,讓位於高福利狀態下的舒適生活。

中國人在工作中常常展現出如燃燒的火焰般的敬業精神和似沸騰的熱血般的工作熱情。他們甘願為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甚至不惜加班加點。這種勤奮的工作態度背後,原因紛繁複雜。首先,中國人內心深處湧動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他們堅信,通過不懈努力,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繪製更美好的生活藍圖,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競爭壓力如同一股無形的鞭策力量,推動著中國人奮力前行。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職場如戰場,隻有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贏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和機遇。

與中國人的工作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國人更加珍視生活質量和個人的休閑時光,歐美國家強調人的尊嚴和獨立性,包括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對家庭觀念的注重,如同守護珍貴的寶藏。其實是有一個前提的,必須建立在穩固的經濟基礎之上和完善的社會管理體係之上,才能達到的一種人類的生活狀態。而中國現階段很難達到這種生活狀態,雖然我們國家發展的很快,經濟上有許多成就,但是我們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的財力物力,包括社會體係建設,還沒有達到那種盡善盡美的程度,所以就需要我們這幾代人要犧牲自我,努力工作,積累起來必要的社會財富,這是一種曆史的無奈與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