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 44章 孤獨的中國 製造業“粉碎機“(1 / 2)

在西方的產業界,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即“中國是世界製造業的粉碎機”。這一說法的出現,源於中國人在涉足某些具體產業賽道時,往往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讓其他同業競爭者麵臨巨大挑戰,甚至可能失去競爭能力。然而,這種說法是否真的如此絕對呢?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麵臨著來自西方的“有意隔絕”。舉個最現實的例子,美國現在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中國,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巴統)。巴統有17個成員國。巴統是二戰後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產生出來的一個非官方國際機構,其宗旨是限製軍用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質三大類上萬種產品。被“巴統”列為禁運對象的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1994年“巴統”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製定的禁運物品列表後來被“瓦森納協定”所繼承,延續至今。時至今日,這種主要針對中國的封鎖依然存在。我國進口的精密機床設備,常常受到外國的監控,在機器設備的設置上,許多國家,如德國、日本等國的設備,都具有遠程控製關機的能力。一套設備,如果離開原來的工位,那麼這台機器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堆廢鐵。盡管現階段我國在各個工業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西方對我們的封鎖從未間斷。近期,西方對我國的 EUV 光刻機進行了全世界性的聯合控製,旨在遏製我國發展先進的芯片產業的能力。以上兩個例子集中體現了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在各個維度對我國進行圍追堵截、產業打壓的現狀。

我們所處的全球環境,是以美西方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製定的貿易體係規則框架下形成的市場經濟。這種市場是基於美國和歐洲在上世紀優勢的技術產業控製,形成的一種貿易體係。在這種分工中,他們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欠發達國家定位為提供廉價勞動力和廉價商品的角色,以滿足他們的市場需求。而西方國家則依靠技術上的高端控製,用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換取廉價商品,通過長期的市場準入、市場份額和基於頭部的設計、流通環節的掌控,來主導世界貿易體係。中國如果想要擺脫這種低位的中低端製造,在高端產業上有所突破,從而推動國家經濟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突破西方的產業圍堵和技術壁壘。

當我們突破這些圍追堵截後,我們的高附加值產品很有可能在既有細分市場上取得高價值的回報。因為在相關的細分市場或細分賽道上,必須要與歐美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進程相抗衡。但歐美發達國家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他們的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過於高昂,而我們的產業發展必須要通過廉價的方式才能取得相關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這並非我們國家故意壓低價格、摧毀別的國家產業鏈所致,而是西方國家對我們采取歧視性的產業政策,並排斥和阻止我們的產業發展,造成的後果,並非我們的主觀願望。

中國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打造全產業鏈和全要素的生產模式。這其中的內在原因在於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產業封鎖、原料市場控製以及農產品控製等。我們在任何一個產業鏈條上,如果存在缺陷或不是閉環,歐美國家就會拚命地向我們的薄弱環節發起攻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我國在 90 年代到現在,在發展航空工業的過程中,原本有許多合作的機會來製造航空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通過種種手段,不僅停止了與我們的各項生產合作,而且還終止了我們與西方合資企業的科研合作。在我們與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達成收購協議後,美國政府向烏克蘭方麵施壓,甚至撕毀了已經達成的收購協議。這不僅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還斷絕了我國與世界先進生產廠家的合作可能。這些壓力促使我們必須自力更生,完善自己的產業結構,補齊短板,迎接新的挑戰。

中國的產業工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產業工人之一,他們的智慧和努力也是無可比擬的。中華民族的堅韌、堅持和勤勞,注定了我們這個國家在相應的產業鏈上具有無可爭議的競爭力。比如,外國所掌握的某些技術,在中國消化吸收相關製造技術後,我國的相關產業設備不斷創新,新品層出不窮,形成了適合各種相關設備,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許多相關聯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