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章 財富的本質(1 / 2)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關於富有者的形象描述,其中不乏吝嗇鬼或為富不仁者。西方有阿巴貢、葛朗台等,東方也有類似的老財主形象。

如今,中西方對財富的追求並無太大差異。雖然西方普遍價值觀強調人們不注重金錢,更注重家庭,但從西方企業家和商業高層的行為來看,他們仍然非常注重財富積累,這也被他們視為成功的標誌之一。而中國從上到下對社會財富的認知也是一種追求的狀態,但這種追求並非消極的貪財,而是基於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自古以來,中國人口眾多,盡管經濟發達,但物產有限,因此人們將財富積累視為對未來的一種保障,這也導致了人們注重工作和財富積累,而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家庭生活和休閑時光。

在現代西方社會,人們注重生活質量、家庭以及適當的休閑放鬆,這種對生命層次的追求是有基礎的。由於西方在數百年的殖民掠奪中,以及現在掌握科技製高點後,能夠通過不對等的高利潤科技產品換取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和低附加值產品所導致的,並不是因為等價交換或他們的人種高貴、智商高、社會發展水平高。

西方的製度設計本身就是要求底層民眾處於躺平狀態,以利於他們的統治剝削和維持穩定的社會架構,而非因為躺平是一種必然的優質生活選擇。從人的社會本質來看,人類需要不斷與自然鬥爭,並通過勞動從自然界獲取勞動成果,以實現更好的生存。如果一種人不勞動而富足,那麼就需要另一種人付出更多的勞動,世界是平衡的。如果所有人都處於同一起點,那麼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隻要不勞動或少勞動,他們的生活本質上就會有所差別。

西方頂級富豪的財富大多存在於股市、債市和期貨市場中,而以銀行存款形式存在的較少。東方富人的財富則主要集中在銀行體係內。這反映了兩種人對財富態度的不同認知,以及對風險意識的承受能力差異。

從股票、債券和期貨中投資自己的財富,本質上是以金融資本為主。他們通過操縱世界供應體係,包括貨幣供應、大宗商品供應和金融政策供應,實現金融增值或剝削,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形式。

而縱觀中國社會,雖然民間資本也有進入高利貸行業的,但絕大部分資本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例如明朝末期出現了銀荒問題,這也是導致明朝迅速衰落的主要誘因之一。當時,一些民間地主將大量銀兩鑄成銀錠藏在自家地窖中。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來的清兵進入關後,將他們殺害並取出財產分掉,這也是他們的命運。

從某種角度上說,西方人的財富注重資本積累後的操作性的增值,而東方的財富主要是製造或者實實在在的產業增值,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別,這種差別從各個方麵都影響了各自的社會形態。

從當今的美國社會來來看,美國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金融危機、美元利率的居高不下、通貨膨脹也降不下來的尖銳性矛盾,本質上來說就是資本空轉形成的虛假增值,並沒有對社會實體產生有益的導向作用,而隻是資本過度的向社會進行盤剝、進行操作性的壓榨,造成的現在的這種社會現象。

這種金融騙局造成的災難性社會後果是很難解決的。他們采取的解決方式無非就有三種:一是戰爭,通過戰爭打破一切舊的秩序,金融資本通過現在掌握的一些產業或者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上的優勢來強搶,或者將舊有的模式和債務都給毀掉;二是通過金融操作,別的國家的配合,進行金融上的收割。那樣的話可以兵不血刃地占有別國的財富;三是建立新的貨幣秩序,錨定物或者財富的衡量尺度,但是這種選擇在以往可以由西方發達國家自由地製定,可是如今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崛起,這種作法,並不會取得像以前它們掌握絕對主導權時那麼容易,並且他們的金融主導地位有可能被未知的變量改變了走向,達不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