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三六、衣冠南渡 王馬共享(1 / 3)

["王衍為自己家族預先設計的“狡兔三窟”戰略,頂數王導的江南基地最成功。

當時司馬睿為琅琊王,與王導素來友善。王導知道天下已經開始動亂,於是全心全意輔佐琅琊王,暗中立下了重振朝綱的誌願。司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兩人就像好友一樣。司馬睿還在洛陽時,王導總是勸說他要盡快回到藩國。

在“八王之亂”這動蕩險惡的政治環境裏,處於帝室“邊緣”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采取恭儉退讓的方針,盡量避免卷入鬥爭的旋渦。在洛陽,司馬睿交結密切的朋友隻有王導。

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邪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園所在的琅邪國,是司馬睿的封國。司馬睿的琅邪國在西晉算是大國,並與司馬越的東海國相鄰,治所都在徐州。

當時東海王司馬越起用琅邪王司馬睿為平東(後遷安東)將軍兼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為他看管後方。

司馬睿受命後,請王衍的叔伯弟弟王導為司馬。因為王導為人靈活機警、足智多謀,深得司馬睿的信任,司馬睿把他當作知心朋友。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司馬睿聽從王導建議,出鎮建鄴(後改建康,今南京)。王導相隨南渡。

他們一同來到了建康。原以為作為琅琊王到這裏會受到隆重的歡迎,可沒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馬睿地位低,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一個也不來拜見他。原因是西晉滅吳以後,南方士族被排斥,進入上層自然很困難,所以一直對晉朝不滿意。

王導一看,想到要在原東吳境內建立以北方士族為骨幹的一個政權基地,聯絡南方士族便成為極其重要的事務。

司馬睿心裏很不高興。王導便告訴司馬睿:“要在江南站住腳,沒有本地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司馬睿要王導去想辦法。王導的堂兄王敦當時在揚州做刺史,很有點勢力。王導就把王敦請到了建康。

王導對他說:“琅琊王仁義德行雖厚,但名望還不夠大,你現在威望名聲已經很高了,應該幫一幫琅琊王才對。”

兩人商量了半天,總算想出了個主意。

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當地的風俗,百姓和官員都要到江邊去求福消災。這一天,王導讓司馬睿坐上華麗的轎子,高擎著琅琊王的旗號,並布置有儀仗隊鳴鑼開道,王導、王敦侍立兩旁,北方來的大官、名士,也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跟在後麵,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往江邊,迤邐有一裏多長。

司馬睿、王導他們故意繞道走建康城裏最繁華的街道,這一天,在建康城裏看熱鬧的人本來就多,大家看到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大排場,都轟動了,紛紛圍觀,人聲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顧榮、賀循等聽到這個消息,從門縫裏偷偷張望。他們一看這個陣勢,都被鎮住了,又見王導、王敦這些有聲望的人對司馬睿畢恭畢敬,大吃一驚,怕自己怠慢了司馬睿,都紛紛出來迎接,拜見司馬睿。

這樣一來,司馬睿在江南士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導接著又勸司馬睿說:“古代的帝王,沒有不采取禮賢敬老,訪問風俗民情,謙虛克己的一些方法,來招納賢才的。何況現在天下大亂,神州大地四分五裂,建國大業才剛剛開始,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啊!顧榮、賀循,是當地有聲望的名士,不如好好結納他們以收攬人心。隻要把這兩人拉攏過來,就不愁別人不緊跟我們了。”

司馬睿馬上派王導上門請顧榮、賀循出來做官。兩個人都很高興地接受了官職,並開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馬睿。打這以後,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司馬睿在建康也就站穩了腳跟。

“永嘉之亂”以後,中原人士到江南避難的有十之六七,王導勸元帝乘機收攬賢人君子,擴大力量以圖大事。

王導勸說司馬睿要及時救濟他們,並把他們中間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來。司馬睿聽從了他的建議,前前後後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們的歡心。

就這樣,司馬睿靠著王導的安排,既拉攏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更加鞏固了。他非常感激王導,感慨地對王導說:“你就是我的蕭何啊!”

到江南避難的一些士大夫,每逢風和日麗的時候,就相互邀請著到郊外勞勞亭(現在南京南)去,坐在草地上宴飲。有一次,武城侯周凱在飲宴中歎著氣說:“這裏的風景和中原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山河不一樣了!”

大家聽了,都相視流淚。

突然間,像是一聲霹靂在耳邊炸響:“這是幹什麼呢?大家應該跟朝廷齊心協力,共同致力於收複中原,豈能在這裏像囚犯一樣哭哭啼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