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六九、道安複講 臨漳修塔(1 / 2)

["後趙國如此重視佛教,使得後趙的都城鄴城變成了當時東方大地的佛教中心。

這天,神僧佛圖澄剛剛在鄴城中寺為十多個鄉親治好了疑難雜症,就見徒弟法常進來稟報說:“師傅,您看看這幾個故人,可還認識嗎?”

隨著在法常身後出現了三個僧人,一個矮胖敦實的,一個身材瘦高胡須特長的,兩人都已年過六旬,另外一個年約五旬,精精瘦瘦的。

三人一見佛圖澄,一起拜倒,口稱:“見過師傅。”

佛圖澄趕緊拉起他們三人,細細端詳了三人一番,他才微微一笑,說道:“果然是故人。分別已經三十多年了啊!”他上前一步拉住了矮胖敦實的那位,說道:“你是天竺的佛調。”

然後過去拉住胡須特長的那位,說道:“你比較好認,是康居的須菩提。三十年前就留了很長的胡須,隻是現在胡須的顏色變白而已。”

佛圖澄又邁了一步,上前擁抱住了精瘦漢子,說:“你是我從天竺帶到龜茲的徒弟道進,辨認你真有點兒難——因為我來中原,咱們在龜茲分別時,你才16歲。一路上你受苦了吧?”

道進流著眼淚說:“總算找到您了師傅。一路上到處都是戰亂和饑荒,同時來的幾個師兄弟有的被殺死,有的被餓死,隻剩下我一個了。後來這兩年幸虧遇見這兩位高僧帶著我,才躲過了多次的大災大難。”

佛圖澄說:“咳!災荒和戰亂造成的災難太深重了,你能活著來到這裏,真是萬幸啊。”

佛圖澄對佛調和須菩提說:“你們二位早就是天竺名僧了,就別稱呼老衲師傅了。”

佛調說:“不行。說實在的,我們二人在天竺雖然小有名氣,但是跟聖僧您比起來,那確實是小巫見大巫啊,差的還太遠。”

須菩提說:“所以我們倆才到處找您。開始聽說您在龜茲,去了找了多年沒找到,後來遇見了買香的法常,他告訴說,您在東土,我們又不遠萬裏到中原來找您,就是想向您繼續學習啊……”

這時,徒弟法首進來稟報說:“外邊來了一個僧人,又黑又醜,吵著要來拜見師傅呢……”

佛圖澄打斷了法首的話說道:“為師是怎麼教導你們的呢?早就告誡過你們不要以貌取人。你們都不知道,這個吵著要見為師的人,正是為師非常期待的那個人啊!你們不要不服氣,他比你們所有人都有慧根,都有前途。”佛圖澄看著有些驚異的法首說,“趕快讓他進來吧,我要跟他長談幾個時辰呢。法常,你去安排佛調、須菩提和道進的食宿吧。”

法常將佛調、須菩提和道進領走之後,法首很快就將那個黑醜的僧人帶了進來。

然後法首就退了出去。

佛圖澄仔細一打量麵前的這個僧人,確實是其醜無比。大約二十四、五歲的年紀,麵似黑鍋底,兩隻扇風耳,秤砣鼻子,苦瓜臉,一對兒鬥雞眼。

這人一見佛圖澄大師,急忙跪下叩頭,說:“弟子道安對神僧仰慕已久,今日得見,三生之幸。特來拜師,望聖僧收留!”

佛圖澄拉起道安,笑著說:“為師等你很久了,你來了,為師就可以輕鬆很多了。”道安驚喜地問道:“這麼說神僧答應收在下為徒了嗎?”

佛圖澄含笑點頭:“不收你為徒,還能再收何人啊?”

可見佛圖澄大師對道安的喜愛和重視。

道安,是東晉時期傑出的的佛教學者。於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卒於孝武太元十年(385),享年七十四(一說年七十二),出生於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個讀書人家裏。由於世亂,父母早喪,從小就受表兄孔氏的撫養,其貌醜陋但極為聰敏,7歲開始讀書,讀兩遍便可背誦,展現出他過人的記憶能力。到十五歲的時候,對於五經文義已經相當通達,就轉而學習佛法。

十八歲出家(此據《名僧傳抄》之說,《高僧傳》等作“年十二出家”)。因為形貌黑醜,不為他的剃度師所重視,叫他在田地裏去幹些粗活累活,而他一點兒也沒表現出不情願的樣子。

過了三年,道安向他的師傅提出要求閱讀佛經:“師傅,我來寺院三年了,我可以看點佛經嗎?”他的師傅隨便給了他一卷約五千字的《辨意經》(即《辨意長者經》)。

道安利用勞動休息時間,讀了這部經,而且背誦了下來。傍晚回來,便將這部經書還給師傅,要求另換一部。

師傅責問他:“昨天剛給你的,你就讀完了嗎?”

道安回答說:“昨天那部經,已經背誦下來了!”

他師傅雖然不太相信,還是又給了他一部近萬字的《成具光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