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八十、邾城失守 東晉戰敗(1 / 3)

["既然晉朝廷不批準對外作戰,那也不能閑著,幹啥呢?不妨來點窩裏鬥唄。

與北方後趙宮廷的矛盾表麵化相比,南方的東晉國內的政治鬥爭就微妙多了。北方的宮廷爭鬥是赤裸裸的大刀闊斧的血腥慘殺,南方的宮廷鬥爭卻是在溫情脈脈的麵紗之下勾心鬥角,波瀾不驚。

陶侃逝世後,庾亮接替了他的征西將軍,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諸軍事的權位之後。就又大權在握了,加上自己是帝舅身份,少不了對朝政充當“參謀”和“指手畫腳”。

當時朝政主要以王導輔政為主,成帝年幼,局勢艱難,隻維持著大體的局麵,顧不上細節。王導性情寬容仁厚,所委任的許多將領,如趙胤、賈寧等諸將,都不守法;又重用匡術那樣曾經跟隨蘇峻造反的人和丹陽尹桓景那樣的讒佞之徒;疏遠坦率正直的侍中孔坦,調任他讓他擔任廷尉,導致其抑鬱而終。

尤其是到了晚年,王導更是不理政務,處理各種事物主要就是簽字畫押。他便以糊塗自居。一些人依靠投機取巧,利用他寵愛雷氏小妾這個有利條件,讓這個外號“雷尚書”(社會上送的雅號)的人頻吹“枕頭風”,達到他們升官發財的目的。群臣上下為此感覺擔憂不滿。

東晉自鹹和五年(330)度田稅米以來,連年遭受水旱蝗災,農業收成受損嚴重。鹹康二年(336)二月,計算盤點軍用稻米,發現虧空多達五十餘萬石。主管尚書謝褒以下大小官員都被“問責”免職。

但是王導總是振振有詞。他說:“肯定會有人說我處理朝政糊塗,但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以後的人也肯定會深深懷念這種糊塗的。”

陶侃曾打算起兵廢除王導,但郗鑒不同意,這才作罷。到後來,庾亮又想廢黜王導,於是寫信給郗鑒,陳述王導的過錯,並征求郗鑒的意見。

庾亮給郗鑒寫信說:“皇上從八九歲直至長大成人,在宮中則由宮女守護,外出則隻有武官、小人們侍從。秦始皇想使百姓愚昧,天下人尚且知道不對,更何況有人想使君主愚昧呢!既然君主正值青春年華,執政大臣則應當還政於賢明的主上。王導不恭敬地歸還政權,卻開始自居太師太傅的尊位,任用許多沒有才能的士人。您和我都身負先帝托付輔政的重任,這樣的大奸之人不清除,又有什麼臉麵到地下去見先帝呢!”

因而想跟郗鑒聯合一起發兵廢黜王導。

跟前些年拒絕陶侃一樣,郗鑒照舊拒絕了庾亮。他堅決反對再出現王敦、蘇峻那樣“清君側”的內戰狀態。

南蠻校尉陶稱是陶侃的兒子,近年來在庾亮的領導下工作,大概受不了庾亮的“冷落”,便寫信把庾亮的一些內情告知王導,挑撥說“庾亮有舉兵攻打都城的打算”,要王導暗中多加提防。匡術、桓景等人也勸王導秘密地加以防備。

王導卻豪放地說:“我和庾亮休戚與共,為國盡忠,肝膽相照。像這種庸俗、不靠譜的道聽途說、流言蜚語,不應當從智慧之人的口中傳播。即便真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庾亮帶兵打到了這裏來,我無非是頭帶方巾,身穿布衣,歸隱還鄉吧,那又有什麼可懼怕的呢?”

王導又給陶稱寫信,認為:“庾公是皇上的大舅,你應當好好侍奉他。”

由此可見王導丞相的胸襟是多麼寬廣!

那些流言蜚語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征西參軍孫盛悄悄地勸諫庾亮說:“王公經常有辭絕政事、回歸自然的想法,常說要追求逍遙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更有一種優遊於塵世之外的願望,怎麼會幹俗人那些抱著權力不鬆手的事情呢?這一定是奸佞邪惡之徒想離間內廷與百官的關係編造的謠言。”

庾亮想想也有道理,也隻得罷了。

庾亮自然惱恨王導一直“執掌”朝政,王導也在一直憎惡庾亮“遙控”宮廷。

這些年雖然庾亮駐守於外鎮,卻遙遙控製朝廷大權,權勢顯赫,又擁有強大的軍隊,趨炎附勢的人大多歸附於他的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