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一0七、桓溫妄動 一書退兵(2 / 3)

龐約說道:“不歸附力量強大的,還能歸附力量弱小的嗎?現在中原一片亂糟糟,除了冉閔,還能指望誰呢?”

封奕說道:“燕王幾代人都具有德行,崇尚道義,討伐禍亂,所向無敵。如今已經定都薊城,現在兵鋒指向趙、魏,遠近的百姓,紛紛拖兒帶女,前來歸附。百姓厭惡戰亂暴君之苦,都思念有道德的人。冉閔的滅亡,非早即晚,成敗的形勢,顯而易見。況且燕王剛剛開創帝王大業,虛心對待俊賢之士,如果您能幡然悔悟,順應時世,則功勞可與周勃、灌嬰相比,福祉可流傳子孫後代,何必做亡國之將,困守孤城,等待必然要到來的災禍呢?”

龐約聽了這番話,心情悲涼,默不作聲,躊躇再三。

在不遠處一直等待結果的封奕的偏將張安,按照封奕原來的安排,看見龐約低頭猶豫不決,便騎馬突然衝了過來。他抓住龐約的馬韁,順勢挾持著龐約急馳來到封奕的營地。

兩人進入營帳,封奕請龐約坐下,對他說:“您不能自己決定的大事兒,我今天幫您做出決定了,這可不是想要拿您去邀功請賞,而是想保全您以及一方百姓的安寧。”

這樣,龐約終於答應順從這一“決定”。

高開率軍抵達渤海,劉準、封放出來迎接並投降。

慕容俊任命封放為渤海太守,劉準為左司馬,龐約為參軍事。

慕容俊說:“龐約以後要改個名字了。龐約,人家‘約’了你半天,你沒‘應約’順從啊,最後讓人勸降誘降才歸順的,是張安的‘釣鉤’勾過來的,那就幹脆叫‘龐釣’吧。哈哈哈……”

劉顯被冉閔戰敗後,回到襄國。劉顯按照給冉閔的承諾,夜間突襲殺掉了後趙王石祗及其丞相樂安王石炳、太宰趙庶等十多人,並將首級傳送給了鄴城的冉閔。

魏國主冉閔讓人在鄴城的大街上焚燒了石祗的首級。授予劉顯上大將軍、大單於、冀州牧的官職。

但是劉顯根本不願意接受冉閔賜予的官職,因為他殺掉石祗實際上是另有目的。

七月,劉顯再次率兵攻打鄴城,但他出兵又被魏國主冉閔擊敗。劉顯返回,在襄國稱帝。

悅綰與趙國石祗等三方聯軍戰勝冉閔之後,從襄國返回,他向慕容俊彙報了戰役經過。慕容俊這才知道張舉所說的送傳國印璽隻是荒誕、欺騙之辭,於是命人殺了他。

慕容俊解除了對常偉的囚禁,並且讓他的家人們前來見他。

常偉上書向燕王謝恩。慕容俊親自給他複信回答說:“你的行動本來不是為了活命謀生考慮,但我與你是大同鄉,所以加以保全。在當今大亂的形勢下,你的兒子們全都來到了這裏,這難道不是上天對你的關懷嗎?上天都關懷你,何況我呢?”

慕容俊還賜給常偉侍妾一人,糧食三百斛,讓他居住在凡城。

石祗被殺,石氏的後趙等於徹底宣告亡國。

一直虔誠地向石氏盡忠的姚弋仲派遣使者向東晉請求投降。

十一月,東晉朝廷任命姚弋仲為使持節、六夷大都督、督淮北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單於、高陵郡公。又任命他的兒子姚襄為持節、平北將軍、都督並州諸軍事、並州刺史、平鄉縣公。

被燕王改了名字的龐釣回到渤海,把過去的舊部兵眾都召集了起來,勸大家共同背叛前燕。但是樂陵太守賈堅不同意背叛前燕。他派人向老百姓宣傳道理,給他們分析成敗大勢。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都慢慢明白過來,不再背叛前燕。龐釣的那些屬下看到沒什麼人聽從,也就沒多少人願意跟隨龐釣。龐釣隻好帶領幾十個人投奔東晉。

當初,桓溫聽說後趙石氏大亂,便向晉朝廷上疏,請求出兵收複中原地區,但等了許久朝廷也沒有回音。

桓溫知道朝廷倚仗殷浩來對抗自己,對此十分憤怒。桓溫管轄的八州之內民眾的資財賦稅,幾乎不給朝廷使用,自行招募軍卒、調配資源,逐漸形成半獨立狀態。桓溫多次請求北伐,後來朝廷才下達詔書不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