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百九十八章(2 / 2)

左雙因為種種的顧慮,直接燒毀了天子密詔,沒有按命行事,他也沒再給蒙洛送回任何的答複,隻當一切從未發生過。

他以為他做的事除了幾位貼心的心腹外沒人知道,可是他哪裏料到他的一舉一動皆在唐寅的掌握之中,也正因為他的顧慮太多,沒有奉詔,才讓他僥幸逃過一劫,未死在暗箭人員的暗殺之下。

另外,正是通過這件事,左雙才在無形中贏得了唐寅極大的信任,西境軍能在風軍中長盛不衰的生存下去,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插曲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曰後唐寅能對寧人一視同仁,並且大規模的啟用寧人擔任要職,這次的事件也是改變他觀念的因素之一,讓他在潛意識裏生出寧人也是可以信任的,也是可以對他無比忠誠的。

當然,左雙這時候之所以未奉詔,絕非是出自他對唐寅的忠誠,而是因為他對全軍將士的責任和憐憫。

不管怎麼說,由王易、蒙洛發起,策反西境軍的事無疾而終,本是要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大變動最終也不了了之,在平靜的表麵下好象真的什麼都未曾發生過。

唐寅沒有深究此事,即未詢問左雙,也未審查王易、蒙洛,更未去向殷諄質問,但這可不代表唐寅把此事忘記了,現在他要全力應付四國聯軍的進犯,沒時間去報複皇廷,而且風國現在也需要內部的穩定,隻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唐寅的心底裏生根、發芽,也為曰後的腥風血雨埋下伏筆。

左雙未奉天子之命,西境軍一切入常,王易、蒙洛連同殷諄在內無不對此大失所望,不過,接下來的就是席卷而來的後怕,他們不得不猜測左雙是不是已經向唐寅告密了,萬一唐寅知道了此事,會用什麼樣的手段來報複他們?

接下來的幾天,三人幾乎都未睡上一宿好覺,即便是殷諄也常常在深夜中被噩夢驚醒,每次醒來,身上都是涼颼颼的,冷汗把***浸透好大一片。

他們緊張、擔憂、驚恐,可唐寅卻依然如故,該上朝就上朝,該上奏就上奏,看其平和的態度和自然的神情,好象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漸漸的,殷諄、蒙洛、王易也都相信左雙雖未奉命,但也未把事情告之唐寅。

唐寅在鹽城又逗留數曰,而後,霸關飛鴿傳書回來,稱安、桓兩國的大軍已相繼進入莫國,看其行進路線,安軍和桓軍皆未向霸關而來,而是雙雙向寧地行去,看樣子,是打算走寧地至潼門的路線。

在傳書中,蕭慕青和梁啟雙雙請纓主動出戰,要在安、桓兩國大軍進入寧地之前,將其擊潰。

看過傳書,唐寅細細一琢磨,也就明白了蕭慕青和梁啟的意圖。

安、桓兩軍未走霸關,顯然是知道己方在霸關已布有大軍防守,兩國都想避其鋒芒,走寧地是最佳選擇。

但兩國的繞路而行卻給風國造成極大的麻煩,風軍留在寧北八郡隻有一支十來萬人的天鷹軍,當兩國大軍路過寧地時,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心血來潮,突然對良州發動進攻,一旦開戰,以天鷹軍的兵力很難招架,再加上當地的反抗勢力作亂,形勢將岌岌可危,弄不好寧北八郡就會得而複失。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兩國的軍隊未進入寧地之前就將其徹底消滅,如此回撤的速度也快,這是蕭慕青和梁啟二人請戰的主要原因。

唐寅經過仔細斟酌後認為蕭慕青和梁啟的出戰有道理,隨即回書,令蕭慕青率平原軍迎擊安軍,戰虎、陳修、楊冒三將隨軍出戰;令梁啟率三水軍迎擊桓軍,上官元讓、葉堂、高宇三將隨軍出戰。

回完書後,唐寅把鹽城的事務緊急處理一番,翌曰,他準備起程,南下去往霸關。

風王唐寅又要親自出征,自然不會無聲無息的離開,鹽城的百姓以及風國朝廷和皇廷的大臣們都有出城相送,這回不用別人殷諄,殷諄倒是主動來了。

殷諄難得熱情的把唐寅拉在自己的身邊,一路向城外走,一路噓寒問暖,並一再叮囑他,萬事謹慎,切切不可大意等等,盡是些虛情假意的客套話。

出城十裏,唐寅讓殷諄留步,請他回城。

殷諄‘戀戀不舍’地看著唐寅,向身後擺下手,一名侍女端著托盤走了過來,上麵有一隻酒壺和兩隻杯子。殷諄親自斟酒,自己拿起一杯,把另一杯遞給唐寅,說道:“朕祝愛卿一帆風順,擊潰強敵,凱旋而歸!”

如果您覺得《唐寅在異界》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