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百八十三章1(2 / 2)

按照唐寅的指令,翌日,正午,許代曼被押解到法場處以極刑,行刑之時,前來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從人們看到許代曼那一刻,罵聲就未間斷過,百姓們群情激憤,有對許代曼扔菜葉吐口水的,更有扔石塊的,連押解許代曼的士卒都難以靠前,躲出遠遠的,用繩子拖著她走。

沒等行刑,許代曼就已被打個半死。

展靈之案是完了,但後世對其討論卻從未停止過,這也成為了風國之末、風帝國之初的第一樁懸案。

後世有人認為展靈是被屈打成招,供詞即便不是唐寅偽造的也是展靈受不了酷刑胡亂編的,也有人認為以展靈當時的年歲,不可能編出如此完善的謊話,確屬旁人假冒。

別說是後世的那些史學家們,即便是幕後*手的唐寅也沒有徹底弄清楚這個展靈究竟是真是假,總之有供詞,又可以服眾,也就可以了,至於細查展靈的真假,他沒有那個時間,也不會去幹那樣的蠢事。

展靈一案看似很小,但卻影響深遠,如果展靈未被認定是假冒,那繼承風國正統的人很可能就是她,那麼,也就沒有了日後的風帝國。

此事過後,唐寅在鹽城的地位無形中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因為辦案有功,他在百姓中的聲望也得到大幅提升,至少人們再談到唐寅的名字時,都會麵露敬意,高挑大拇指,稱讚一聲不錯。

接下來,天淵軍南下之勢已如弦上之箭。即便是朝廷上的大臣們不急,百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人們都希望風軍能盡快鏟除國賊,驅逐強虜,結束目前這種國家分裂的局麵。

唐寅順應民意,調集大軍,準備南下進攻宛城。

天淵軍的將領結構並無變化,雖然朝堂之上有一大群無事可做的將軍,但唐寅一概未用。朝廷上的將軍,要麼是中將軍要麼就是上將軍,真加入到天淵軍裏,在戰場上唐寅是聽他們的還是他們要聽唐寅的?唐寅也不希望自己手中的兵權旁落。

臨出征前,梁啟給唐寅出了一個計策,無解之計。

他讓唐寅在統帥大軍進攻宛城的時候,再悄悄分出兩波兵馬,一路去進攻封城,一路則在沿途設伏。

封城位於宛城的南部,可以說是宛城去往南方的必經之路,一旦封城被己方所占,宛城就成了孤城,鍾天連條逃亡之路都找不到,所以一旦聽說封城被攻,鍾天必須得分兵增援,到時己方埋伏在沿途的伏兵就能發揮出作用了。

之所以說這是一條無解之計,就是無論鍾天能不能看透己方的意圖,能不能查出沿途有伏,隻要封城遇襲,他若不想困死在宛城,必須得去求援,哪怕增援之路上有刀山火海,他也得硬著頭皮派出援兵。

此計就是一條無法破解的計策。

唐寅聽後,哈哈大笑,連讚高明,就連邱真等謀士們也都大點其頭,認為梁啟之計可行。唐寅聽從梁啟的意見,派子纓為首的天鷹軍前去進攻封城,隨即又派出吳廣、戰虎二人統帥五萬直屬軍,於宛城和封城的中央路段設伏。而他自己則統帥大軍,從正麵*近宛城。

除去駐守潼門的二十萬大軍不算,目前天淵軍在鹽城的兵力有六十萬,唐寅未敢把全部兵力都帶走,留下十萬人鎮守都城,負責這十萬人的統帥是他十分信任又頗有能力的白勇。

唐寅親自出征的當天,風國的文武百官齊來送行,人們自然都是齊唱讚歌,希望唐寅能統帥大軍作戰順利,一舉殲滅國賊,凱旋而歸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唐寅心裏明白,真正希望自己活著回來的官員大臣沒有幾個,他們巴不得自己早點死在兩軍陣前呢!

前來送行的大臣雖多,但多不過前來的百姓們。

百姓才是真正打心眼裏希望風軍能取勝的人,人們站在街道兩旁,默默無語地跟著唐寅的隊伍向城外走。即使出了城,唐寅與等在城外的己方大軍彙合一處,百姓們仍沒有離開的意思,舉目望去,鹽城南門外人山人海,鋪天蓋地,數之不盡。

"唐寅勒住戰馬,回頭望望跟在己方大軍後麵的百姓們,他拱手說道:""大家都回去吧!不要再送了!""""祝大人早日凱旋!""百姓中終於有人發出大喊。"

"其餘的百姓們也都紛紛喊道:""祝大人早日凱旋??""唐寅心血一漾,大聲說道:""我軍威武,此去宛城,定能取下鍾天首級,一雪國恥!""""風軍威武!風軍威武!風軍威武??""百姓們齊聲呐喊,聲浪直衝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