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百一十七章1(2 / 2)

唐寅采納了袁方的意見,翌日一早就傳令下去,厚葬那些在渡河之戰中不幸陣亡的寧籍將士,並給其家屬發放多出一倍的撫恤金,另外還免除家屬的四成賦稅。這樣的待遇絕對稱得上是足夠優厚,唐寅的做法也立杆見影,贏得河東寧人不少的口碑,也讓寧籍百姓們徹底安下心來。

人們最為擔心的是河東易主後他們會不會受風人的壓榨,成為人下人,不過通過唐寅對陣亡的寧籍將士的表現來看,這樣的顧慮似乎已經是多餘的了,風國的君主不僅沒有欺壓他們,反而還十分厚待,如此一來,人們繼續在河東安家立業的信念也比以前堅定了許多。

若論治國,唐寅完全是外行,在這方麵也未必有多高的天賦,不過他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擁有現代人的開明,這讓他能分辨出哪些進見會對自己有宜,哪些進見對自己無利而有害,這在不了解內情的人看來,唐寅就成了擁有慧眼能分辨是非曲直的世間罕見的明主。

唐寅采納了袁方善待寧籍將士的意見,不過就目前到底要不要退兵休戰這件事上他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現在唐寅的處境有點騎虎難下、進退維穀,滅寧的口號已被他喊出去了,就這麼無聲無息的休戰,太損自己的威望,可若是繼續開戰,他也怕被袁方不幸言中,己方大軍最後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正在他倍感為難的時候,意想不到的契機來了,寧國朝廷派出的議和使節渡過漳河,來到風營要與唐寅商談兩國議和之事。

對於向風議和這件事上,長孫淵宏是強烈反對的,自己在前方拚死拚活的作戰為的是什麼?就是為驅逐風賊,收複河東失地,而現在倒好,遠離戰場、身處後方的朝廷竟然大筆一揮,將偌大的河東郡直接割讓給風國,承認河東是風國的領地,不僅如此,還向風國賠償大量的金銀綢緞,這哪裏是議和,簡直就是向風國卑躬屈膝的俯首稱臣。

長孫淵宏無法理解朝廷為何要做出如此自取其辱的決定,這場戰事己方明明還沒有輸,還有反攻回河東的希望,可是現在朝廷的一紙議和使他所做出的種種努力都變成無用功。

他難以理解朝廷的決定,魏征又何嚐不是如此,聽聞議和使節已離都的消息,魏征忍不住仰天長歎:“安逸!我大寧就輸在安逸二字上啊!”長年的安逸使寧國朝廷內外自視甚高,稍遇挫折,上下恐慌,不危自亂。

這時候,長孫淵宏和魏征這兩位貌合神離的主副元帥又站回到同一陣線上,同是堅決反對議和。按照魏征的意思,議和使節要過漳河,肯定得路過己方大營,到時己方把他強製扣押住,不讓其過河,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什麼議和了。

關鍵時刻,魏征能表現得如此硬氣,甚至敢違背朝廷意願,冒著殺頭的重罪要強扣議和使節,這讓長孫淵宏頗感意外,也甚為佩服,不過他可不讚同魏征的想法,強扣朝廷派出的使節,那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下下之策,現在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自然也無須冒這麼大的風險。

長孫淵宏決定來個將計就計,好好利用這個議和使節。

寧國派出的議和使節有兩人,官職同為鴻臚丞,是大鴻臚的下屬官員,官階為三品。鴻臚丞的主要職能就是涉外。這二人分別叫石聽寒、覃亦,此次的議和,以石聽寒為主,覃亦為輔。

正如魏征預測的那樣,石聽寒和覃亦確實是先到的寧軍大營。

二人剛到寧軍的大營外就感覺出氣氛有點不對勁,站崗以及巡邏的寧軍士卒皆是無精打采,一各個哭喪著臉,向身上看,盔歪甲斜,手中的武器不是提著,而是無力地拎著,即便石聽寒和覃亦為文官,也能看出己方士卒的軍紀太過於鬆散了。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步流星向營內走。

剛到轅門近前,周圍的寧兵一擁而上,將二人以及身後的百餘名隨從攔住,喝道:“幹什麼?知道這是哪嗎就向裏麵闖?!”

“瞎了你們的狗眼,看清楚了,這兩位可是朝廷派出的議和使節石大人和覃大人,趕快讓開,叫你們的統帥出來迎接!”石聽寒和覃亦帶來的隨從語氣不善地嗬斥道。

一聽他二人是朝廷派出的使節,士卒們身子一震,麵露敬畏之色,紛紛收起武器,其中一名小頭目垂著頭,顫聲說道:“我家元帥恐怕……恐怕不能出來迎接兩位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