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集 第二百四十五章1(2 / 2)

當唐寅覺得有爭取的必要時,他絕對不會放過機會,即便厚著臉皮,也要爭取到底。

四十萬大軍遠征貞國,耗費的糧草可不是小數目,唐寅的想法是能省則省,如果可以在其它列國身上拔毛,何必還去耗費己國的糧儲。

他對糧草問題十分堅持,肖軒、越澤、黎昕、邵方都有些頭大,風國有窮到這種地步嗎?連區區四十萬軍隊的糧草都要問別國要,簡直丟人丟到了家。如果不是看在風軍善戰這一點上,恐怕他們早就無法容忍,把風國踢出聯軍了。

風國出四十萬軍隊,而玉國連四十萬軍隊都出不起,最多隻能出到三十萬,兩國合計七十萬的軍隊,糧草由四國均攤也不算什麼。

最後,肖軒等人還是接受了唐寅的條件,風軍和玉軍的糧草由川、安、桓、莫四國承擔。

雖然在利益上六國之間討價還價,但調遣的軍團可都不是烏合之眾,六國的精銳中央軍盡出。

川國派出的是中央軍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個軍團,按照川國的編製,排名越靠前的軍團實力越強。

風軍方麵派遣的是平原軍、三水軍、飛鷹軍和虎威軍,各個都是風國的主力軍團。

安國方麵調動的是中衛軍四十萬。安國的中央軍編製是分東、南、西、北、中五大軍團,其中的‘中’就是指中衛軍,五大軍團中兵力最多、戰力最強的軍團,安國中衛軍有五十萬眾,平時駐紮於都城附近,地位相當於風國的直屬軍。

桓國出動的是庚申軍、辛酉軍、壬戌軍、癸亥軍。從桓國軍團的名稱也能看得出來,桓國堪稱野心勃勃,誌向遠大,可惜的是,目前桓國隻有十二支軍團。

莫國出動的是天威軍和天怒軍,二十萬的騎兵軍團和二十萬的步兵軍團。

玉國出征軍團是第三、第六、第八軍團。這還是玉國目前勉強湊出來的,除了第一軍團留在都城外,第二、第四、第五、第七這些軍團都在對抗莫安聯軍時就已被打光了,隻剩下編製,沒有兵力。

按照事先的約定,六國國君不再回國,隻是傳書於國內,調動兵力,前來安國。

另外,唐寅這邊還在書信中特意交代下去,讓天子殷諄盡快頒布討逆檄文,給征討貞國的聯軍一個名正言順的旗號。

他的書信傳回到鹽城,風國朝野上下一片嘩然,誰都未料到李弘稱帝一事會演變成這樣的結果,風、川、安、桓、莫、玉六國竟然因此結盟到一處,共同舉兵,齊征貞國。

邱真按照唐寅的意思,緊急下發調令,命平原、三水、天鷹、虎威四軍立刻向安國進發。另一邊,治粟內史張鑫拿著唐寅的書信,趾高氣揚的去了皇宮,麵見殷諄。

現在的皇廷已是人心惶惶,多數大臣都在為自己日後的出路做謀算,當然也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如喪考妣,至於殷諄,這段日子茶不思,飯不想,睡覺也睡不安穩,生怕自己會被人突然逐出皇宮,被廢為平民。

張鑫的到來,關鍵是他所帶來的消息,無疑如同一場及時雨,讓岌岌可危的皇廷如釋重負,也讓數日來愁眉不展的殷諄長鬆口氣。張鑫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邀功的機會,在殷諄麵前,信口胡謅,說什麼唐寅為了爭取諸王共同伐逆一事不知費了多少的唇舌,盡了多大的努力,而他則在唐寅麵前也為天子說了無數的好話等等。

興奮異常的殷諄哪還有心思去仔細琢磨他的話,六王伐貞,貞國必滅,他這個天子也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繼續做下去了。

看張鑫在下麵嘴巴一張一合,說起個沒完,殷諄幹脆下令,賞賜他黃金千兩,綢緞千匹,外加一支千金難求的玉如意。

張鑫受了賞賜,滿心歡喜地走了,殷諄也迫不及待的召集眾臣,宣布這個好消息,同時也順便商議一下討逆檄文要如何來寫。

六王伐貞,讓人心惶惶的皇廷立刻穩定下來,人們挖空了心思,把這份討逆檄文撰寫的可謂是文采洋溢,正氣凜然,曆數李弘罪狀,就差點沒把他祖宗八代都罵一遍,好像天下間再沒有比李弘更可惡更罪大惡極的人了。

不管怎樣,天子的討逆檄文一出,天下轟動,各國百姓積極響應,頻頻上書各國的朝廷,希望本國君主能順應天詔,出兵討伐逆賊。

如此一來,六王的出兵也就成了上應天命、下順民心的順理成章。六王伐貞,已是箭在弦上,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