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6、閱讀(1 / 1)

◇李友海

從家裏出來,有兩條路通往學校。一條較近,基本上是平路;而另外一條則要遠一些,要下一個坡再上一個坡。我時常走那條遠路。在那上坡下坡的轉折點,有一個集市,而在集市一側,則有一家書鋪。在那裏,總能發現一些在別處不易尋到、讓我愛不釋手卻又購買不起的書籍。我隻好利用放學的時間,在這裏翻讀一會,再疾步趕回家。鋪主是一個老漢,不很言語,卻很和善,總是任由我放下一本,又打開另外一本。整個中學時代,就在這家書鋪,我學會了如何在嘈雜的叫賣聲中讀書而樂此不疲。

那個時候,我對圖書的興趣,顯然要比那位老人要濃厚許多。故而,對老人的印象,至今回憶起來都不怎麼清晰。在那段天高氣爽的時日裏,我就這樣斷斷續續卻又仔仔細細地讀完了一本又一本圖書,並和老人達成了一種“默契”。這樣的默契,一直持續到某年的秋初,我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為止。

古城裏書店林立,精美的圖書比比皆是,一種全新且快節奏的生活正在朝我走來,我把目光更多地流連於廣場、百貨大樓和立交橋下那飛馳的車流。我再也沒有那種心境,像以前那樣執著地在某家書店翻看過一本書。即便閱讀,也都是零零碎碎的。一個長久以來的習慣正在逐漸失去,而我卻渾然不覺。

大二時的某個夏日,在一張報紙上,我看到了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畫中老人那張布滿皺紋的臉和那雙眸子中折射出來的深沉、本土的光芒讓我感到了一種尖銳的灼燒感。我突然想起了書鋪老人,在殘存的印象中,他和畫中的父親竟有些相似。或許,閱讀一個人,有時比閱讀一本書更為重要。我想。

寒假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匆忙趕去那裏,鋪子還在,出售的卻是雜貨。店主正是老人的兒子,卻沒有繼承下老人的書鋪。他說,他父親那年年後就去世了,去世前還嘮叨,怎麼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連以前常來翻書的少年也不見了。說的好像就是你吧?怎麼很久不來了?店主打量我一陣,認出了我,問道。我一陣黯然和愧疚,老人對我一直以來默默的關懷,我卻從未留意過。我更沒有料到,一個老人,在臨終前還想到一個常到他那裏讀書卻沒有買過幾本的少年。

我知道,我如今是多麼的懷念那位書鋪老人、那個時代以及在那個時代的嘈雜聲中所有的閱讀。

配圖:於雅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