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5、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對中國現代文化建設也作出重要貢獻的吳宓(1 / 2)

在中國二十世紀文化的建構與發展中,有些人始終或絕大多數時間處於“弄潮兒”的位置,比如郭沫若;但有些人卻始終是個灰姑娘,比如吳宓。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吳宓,男,1894年8月20日生於陝西省涇陽縣西北鄉吳堡世家。譜名玉衡,乳名陀曼,1910年報考清華改名為吳宓,字雨生,亦作雨僧,別號藤影荷聲館主,偶署筆名餘生等。1916年畢業於清華,次年赴美留學,初入佛吉尼亞州立大學,後改入哈佛,1921年6月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應梅光迪之邀受聘東南大學教授,並與梅光迪、胡先嘯、劉伯明等籌辦《學衡》,自此,便開始了他苦難多舛的命運。同年8月23日,與陳心一女士於上海結婚。1925年到清華籌辦國學研究院並任主任,延聘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國學大師為研究院導師,1926年3月因《研究院發展計劃意見書》被校方否定,“未能暢其誌而被迫辭職”。同月,任清華大學部西洋文學係教授、國文係主任,西洋文學係更名為外文係,代理外文係主任。這是清華辦學至今於人文學科上最為輝煌的時期,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如王力、高亨、陸侃如、錢鍾書、季羨林、李賦寧、李健吾、王佐良等。1937年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清華奉命南遷,吳宓先到“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任教,後到雲南,至1944年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6年,應劉永濟、朱光潛的誠邀,任武漢大學外文係教授兼任係主任。1948年受聘四川大學教授,為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任四川教育學院外文係教授,該學院旋即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奉命合並為西南師範學院。至1977年胞妹吳須曼接回陝西涇陽,一直在此任教、生活,同時也接受改造、批鬥,備受折磨。1978年病逝。經馮至、朱光潛、李賦寧等30多位專家學者聯名上書中央統戰部及各方努力,1979年,西南師範大學(原西南師範學院)為吳宓平反恢複名譽。1981年,遵其遺囑,妹吳須曼將其骨灰送回涇陽安葬。

吳宓先生是陝西現代文化第一人,也是中國現當代極為少有的真正的人文知識分子。與一些名聲顯赫者相比,他一生發表的理論著述並不多,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的人格、良知,是與梁漱溟、陳寅恪等一樣都值得我們敬仰的。

這裏舉一個小例子。1974年中國開展全國性的“批林批孔”運動,吳宓明確表示:“隻批林,不批孔。”“沒有孔子,中國還在混沌之中。”為此,他再次受到批鬥、迫害。在整個中國當時的教授中,僅有他與梁漱溟、容庚三人公開反對批孔。對此,不知今天如何如何吹噓自己而當時寫“批林批孔”文章作“批林批孔”報告者,是如何想的呢?晚年,吳宓身心嚴重受損,甚至連飯也吃不到口,據傳言,他說過“我是吳宓教授,請給我飯吃。”、“我是吳宓教授,請給我看病。”由此,我們就能想得通見風使舵的人了。筆者那時就跟著成天批林批孔,一片虔誠,雖還未開化但也是沒骨氣的一種表現。曆史有責,時代有責,我們個人亦有責任,這是不容推脫的。就此,巴金老人實在令人敬佩。由此想到黃萬裏、梁思成諸位先生遭遇,實在是往事不堪回首。但當曆史證明這些先生是對的時候,卻無人出來承擔曆史責任。相反,批他們者此後仍冠以專家學者的桂冠,真是一種曆史的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