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4、【解讀】辯論:感性與理性之爭(1 / 1)

◇戴鵬宇 劉娜

辯論之風在大學盛行由來已久。它是智力的較量,是在觀念的衝撞、知識的交鋒、邏輯的散打中顯現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閃耀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我校的大學生辯論賽已連續舉辦了兩屆,筆者有幸兩次參與了該項賽事,每次賽完均有不吐不快之感。現訴於筆端,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合理與否有待商榷。

但凡觀看過辯論賽的同學幾乎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正反雙方在陳詞階段慷慨激昂、氣勢如虹,到自由辯論時卻詞窮語盡、場麵沉悶;陳詞階段辭藻華麗、思路鮮明,自由辯論時卻胡攪蠻纏、鮮有經典。並非辯手無如簧巧舌,而是參賽者感性認識大於理性思考的結果。參賽者往往按自己事先擬定的理論框架侃侃而談,顯得有章法,卻由於缺乏對辯題的深層次思考與理性的分析能力,一旦被對手置疑,就力避展開正麵交鋒。同時,還難以及時準確地抓住對方漏洞以圖一針見血、窮追猛打。為了滿足觀眾的感官刺激,再將大量華麗而空洞的言語堆砌於陳詞之中,使陳詞表麵上飽滿充實,讓台下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整個陳詞階段顯得感性十足,然而大落差終究還是出現在了自由辯論開始後的三五分鍾內,對辯題分析不深與把握不足,使雙方前麵的氣勢對比往往化為烏有。沒有理論的基石,縱有千舌萬嘴也無法贏得觀眾的接連喝彩,感性在理性麵前有時又顯得漏洞百出。比賽的勝負,也不再取決於“辯”,而僅僅停留在了“論”上。於是乎,演講高手大行其道,借其煽情的陳詞贏得陣陣掌聲並最終以氣勢而非理性取勝。

“賽前的準備其實就是辯詞的準備,自由辯就主要靠技巧靠嘴皮子了。”一位元老級辯手曾這樣跟筆者說道。歎哉,悲哉!誠然,沒有好的辯詞準備,就沒有更好的自由辯,然而自由辯真的就是嘴皮子之爭就是技巧之辯嗎?難怪會出現麵對對方的發問時要麼偷換概念要麼避重就輕要麼置之不理要麼搪塞過去。當然這也算是辯手智慧的閃爍點,畢竟偷梁換柱、暗渡陳倉等技巧也並非智者就不能為,這大概也成了辯論賽“出彩”的原因之一了吧?隻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展開對真理的探究,其實並無多大好處。在技巧之後呢?噢,大概就是耍嘴皮子了。正反雙方總喜歡在一些無關痛癢的細節上相互拋繡球,你拋給我,我再拋給你,有時甚至在一個離題萬裏的字眼上摳過來摳過去,最後你說我跑題我也說你跑題,反而把真正的論題扔在一邊,討論起到底誰先跑題了。待雙方回到原論題上時,往往已到總結陳詞臨近辯論結束了。這種目標不明的反複盤詰,使得場麵貌似激烈實則乏味,這大概是不符合辯論的主旨的。

我國先秦時代的孟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都是令人仰慕的一代辯才,因為他們不徒以氣勢逼人,不徒以如簧巧舌取勝,而是為澄明公理而辯,通過辯論追究真理。希望我們的辯手在辯論時,亦能少一些對技巧的過於偏重而多一些對真理的探討,少一些感性的認識而多一些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