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章 遊走新疆(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大都城西門之外,道路兩旁均有立狀佛像,高九十多尺。這些佛像前方,設立五年一度大會會場。每年秋分前後數十天內,全國僧人來此聚會。上自國王,下至儒生平民,全都暫停世俗事務,沐浴更衣,虔誠持齋,聆聽高僧講經說法,日複一日,不知疲勞。各個佛寺都用美物裝飾佛像,綴以奇珍異寶,使之光彩奪目,佩上錦繡羅衣,載在車上遊行,這種儀式稱為行像。車載佛像,數以千計,聚集大會會場。通常在月半和月底,國王與大臣商討國事,征求過有道高僧的意見後,再公開宣布。

③ 會場西北

會場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貳伽藍(唐言奇特)。庭宇顯敝,佛像工飾。僧徒肅穆,精勤匪怠,並是耆艾宿德,博學高才。遠方俊彥,慕義至止。國王、大臣、士、庶、豪右,四事供養,久而彌敬。聞諸先誌曰:昔此國先王,崇敬三寶,將欲遊方,觀禮聖跡,乃命母弟,攝知留事。其弟受命,竊自割勢,防未萌也。封之金函,持以上王。王曰:“斯何謂也?”對曰:“回駕之日,乃可開發。”即付執事,隨軍掌護。王之還也,果有構禍者,曰:“王令監國,淫亂中宮。”王聞震怒,欲置嚴刑。弟曰:“不敢逃責,願開金函。”王遂發而視之,乃斷勢也。曰:“斯何異物?欲何發明?”對曰:“王昔遊方,命知留事,懼有讒禍,割勢自明。今果有徵,願垂照覽。”王深敬異,情愛彌隆。出入後庭,無所禁礙。王弟於後,行遇一夫,擁五百牛,欲事刑腐。見而惟念,引類增懷:“我今形虧,豈非宿業。”即以財寶贖此群牛。以慈善力,男形漸具。以形具故,遂不入宮。王怪而問之,乃陳其始末。王以為奇特也,遂建伽藍,式旌美跡,傳芳後葉。

自大會場西北方渡河,便抵達阿奢理貳寺(唐語謂“奇特”)。庭院殿堂明亮寬敞,佛像裝飾精巧美觀。僧人嚴肅認真,遵守戒規,勤奮努力,從不懈怠;個個年高德劭,博學多才,致使遠方俊傑仰慕其德行學識,紛至遝來。國王、大臣、儒生、平民、豪門大族,都為其提供衣食住行,並且敬意日增。聽年老長者說:早先,此國已故國王敬奉佛教,打算雲遊四方,瞻仰佛祖遺跡,於是委托胞弟代理國事。其弟受托之後,悄悄自宮,以在讒言之禍以前預作防範。他將割下的男根封在金匣之內,獻呈國王。國王問道:“這是什麼?”王弟答道:“陛下返駕之後,始可打開此匣。”國王便將金匣交付主食官吏,要他隨軍掌管保護。國王雲遊歸來之後,果然有人造謠,陷害中傷王弟,說道:“陛下命他攝政,他卻淫亂內功。”國王聽後大怒,將要處以嚴刑。王弟說道:“如果我有罪責,絕對不會逃避,但是希望陛下,首先打開金匣。”國王打開匣察看,見是一段男根。於是國王問道:“這是什麼?你想說明什麼?”王弟答道:“當初陛下雲遊之前,命我留守代理國政,我擔心日後讒言之禍,所以自宮以表清白。如今男根成鐵證,還望陛下明察下情。”國王聽後敬佩萬分,對其感情更為加深;允許王弟自由出入內宮,不加任何限製。日後王弟出行,偶遇一人,趕著五百頭牛,打算進行閹割。王弟深有感觸,物傷其類,更增悲哀:“我如今身殘,豈不是往世業因所致?”於是他旋即以財財贖買了這群牛。其大慈大悲之心,產生無比威力,致使男根複生。王弟既然又有男根,便不敢再進入內宮。國王大惑不解,問其前因後果;王弟便即秉陳事情始末。由於此事奇特,國王因而建造一座佛寺,表彰這一動人事跡,使之永遠流芳後世。

④ 大龍池

國東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龍池。諸龍易形,交合牝馬,遂生龍駒,悷而難馭。龍駒之子,方乃馴駕,所以此國多出善馬。聞之耆舊曰:近代有王,號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龍馭乘。王欲終沒,鞭觸其耳,因即潛隱,以至於今。城中無井,取彼池水。龍變為人,與諸婦會。生子驍勇,走及奔馬;如是漸染,人皆龍種。恃力作威,不恭王命。王乃引構突厥,殺此城人,少長俱戮,略無齧類。城今荒蕪,人煙斷絕。

屈支國東部有一城池,城北天祠之前,有一巨大龍池。池中之龍往往出水,化作馬形,與母馬交配,所產龍駒,剛強凶悍,難以駕馭。龍駒後代,始可馴養,用以駕車,所以該國多產良馬。聽年老長者說:“近代有位國王,名叫金花,政治廉明,感動池龍,為他駕車。國王臨終,用鞭觸碰龍耳,龍即隱沒池中,至今未見現身。城內沒有水井,居民都用池水。龍便化作人形,與眾女幽會交合,所生後代勇猛剽悍,奔跑迅速,猶如駿馬。於是龍的血統轉輾擴散,當地居民都成龍種,自恃超凡體力施展威風,拒不服從國王命令。國王因此招引突厥,屠殺居民,老幼不分,俱行殺戮,無一幸存。如今該城業已荒蕪,絕無人煙。

(2)庫車

① 天山南麓

屈支國相對阿耆尼國要大很多,它的都城方圓十七八裏,是當時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玄奘到達的時候,屈支的國王、大臣和一些高僧都來迎接他。這一行人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屈支的第一高僧,也是當時西域非常著名的佛教領袖式人物,名叫木叉毱多。玄奘在之後的關於佛學理論的辯經中大勝木叉毱多,一時轟動全國。可在《大唐西域記》中,並沒有留下關於這場辯論的痕跡,他在書中非常詳細地描寫了所經過的國家的政治、地理、經濟、文化等狀況,而很少涉及自己個人的事情。他樸實淳樸的風格很值得我們敬仰,在感慨之餘,我們隻好隨他的記載,去對照故地今昔之風貌了。

庫車,即為昔日屈支,又作龜茲、歸茲、丘茲、屈茲、曲先等,乃是古代龜茲語之音譯,乃維吾爾語地名“胡同”之意。縣境處於天山南麓,其地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可分為北部天山山地、衝積扇形礫石戈壁地和南部衝積平原三大部分。主要河流有庫車河、渭幹河、拉依蘇河、二八台河等。屬暖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冬季幹冷,夏季酷熱,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1.4℃,年均降水65毫米。

艾提尕爾清真寺

庫車係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境內交通便捷,國道314線貫穿全縣5鎮1鄉1場,國道217線貫穿天山南北,終至庫車與314線相連,國道、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織,南疆鐵路橫穿縣城,並與石油、煤炭鐵路專用線連接,民航直達烏魯木齊、阿克蘇,是南疆五地州的交通樞紐和南疆至北疆的大動脈,具有南聯北拓、東進西挺的地域優勢。全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文物古跡50多處。庫木吐拉千佛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它還有默拉納額什丁墓、可可沙煉鐵遺址、屈支古城遺址、林基路紀念館、高山湖泊大龍池等。屈支樂在西域音樂中首屈一指,同石窟藝術一樣久負盛名。

② 無遮大會

當年玄奘於此曾與當地最有名望的高僧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並且折服了對方,獲得讚譽。他急於繼續西行,取得真經,可是由於風雪阻路,暫無法繼續前行,便隻好留在屈支。在此期間,他或與當地高僧木叉毱多探討佛經,或四處遊走,瞻仰佛跡。玄奘的所見所聞,時至今日,早已再難尋覓,我們隻能麵對浩浩黃沙,通過玄奘的描述,去遙想當時之景了。

屈支都城西門外建有大會場,通往會場道路的兩邊都立有高達九十餘尺的巨大佛像,換算成今日的高度近五層樓高。這裏是召開“五年一大會”的地方。“五年一大會”即為佛教中頗為重要的“無遮大會”,是信仰佛教的國家,在一定時間內召開的佛教大會。不論是否信仰佛教,誰都可以參加,更有無數高僧雲集,相互辯論、討論,意在清除一切對佛法的疑惑不解。

玄奘不僅對“無遮大會”盛況有所記載,更記載了當地每年秋分前後“行像”的風俗:到了特定的時節,人們會把廟宇或者家裏供奉著的佛像抬出來,參加遊行,並將佛像裝飾得光彩奪目,載在車上,齊聚大會會場。

這空前的盛況永遠地消逝在了曆史的河流中,我們重遊故地,再也見不到當年的盛況了。看到那些殘磚斷壁,我們唯有感慨時間那無所匹敵的威力了。

③ 克孜爾石窟

克孜爾石窟群修鑿的年代開始於東漢,結束於唐末。按常理論,玄奘到達屈支時期,正是石窟大肆開鑿之時。玄奘禮佛心誠,遇寺廟、佛洞必虔誠瞻拜,可其所著《大唐西域記》中並無石窟記載,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究其緣由,隻能是因大雪阻路而未能前去。今人到此,若不遊此石窟,將是很大的遺憾。

克孜爾石窟

據說很久以前,龜茲國有一個美貌聰慧的公主,國王視之為掌上明珠。一年春天,公主去龜茲城外的一座山上打獵,途中與一英俊的獵手相遇,兩人一見鍾情。國王為了阻撓這對相愛的人,頒旨:倘若獵手一年內在崖壁上鑿出1000個洞窟,便將女兒嫁給他,否則就將獵手逐出國門。小夥子日夜不息地挖鑿石窟,當他鑿好第999個石窟時,國王沒有想到愛情的力量竟然這麼大,眼看年輕的獵手即將完工了,國王又生出一個詭計。國王派手下告訴獵手,公主已經嫁給一個富家公子了。獵手信以為真,萬念俱灰,從崖壁跳了下去。公主聞訊趕來,悲痛不已,傷心的淚水如縷不絕,最終憂傷而亡,與戀人化作比肩而立的山峰。公主的淚水則化作千眼泉流淌不息。從此,克孜爾山多了一處景觀,名曰:千淚泉。

傳說永遠是美麗而縹緲的,真實的克孜爾石窟,又稱為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庫車縣西部約70公裏處,位於新疆拜城縣。置身於雄偉的明烏達格山舉目遠眺,克孜爾石窟盡入眼簾:懸崖上一個個石窟層層相迭,鱗次櫛比,氣勢恢宏。這些層層迭迭井然有序的洞窟,包括供養佛像作禮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靜修或講學用的精舍“毗嗬羅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羅漢窟等等,這樣完整的建築體係,是世界上其它佛教中心所罕見的。

克孜爾石窟雖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國“四大石窟”之美譽。但是克孜爾石窟是全國開鑿最早的石窟,大約始建於公元3世紀,比莫高窟還要早。莫高窟以多姿多彩的佛教壁畫而聞名於世,而克孜爾石窟更是一條壁畫長廊,而壁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構圖。在其中一個石窟,遊客可以看到,每個菱形格裏繪一個“本生故事”。莫高窟是以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本生故事”的情節,克孜爾石窟則是一圖一故事,每幅圖都是從一個“本生故事”中選取最典型的一個情節,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動物為構圖中心,四周輔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動物和背景等。石窟其中共有236個洞,現存壁畫畫麵約一萬平方米,其內容之豐富,數量之龐大,延續時間之長,在我國現存諸石窟中都居於首位。

除了精美絕倫的壁畫,石窟的建築風格也是其不可忽視的一大特點。其最能體現克孜爾石窟建築風格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為主室和後室。據介紹,石窟主室正壁為主尊釋迦佛,兩側壁和券頂則繪有釋迦牟尼的事跡如“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後,應按順時針方向進入後室,觀看佛的“涅盤”像,然後再回到主室,抬頭正好可以觀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彌勒菩薩說法圖。

克孜爾石窟以其悠久的曆史和厚重的文化藝術背景,令人駐足良久,令人浮想聯翩。德國探險家勒庫克曾經稱讚說,克孜爾石窟的壁畫是他們“在中亞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優美的壁畫”。但是,如今的石窟處處滿目瘡痍,令人慘不忍睹:放置釋迦佛的拱型佛龕裏空空如也;壁畫上所有佛像左半邊袈裟均被剝走——因為它是金箔製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畫被人揭走,隻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鑿的痕跡——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隊從克孜爾石窟劫掠壁畫所留下的罪惡見證。

目前,克孜爾石窟的200多個石窟中,保存著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但是,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藝術館,特別是德國的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還陳列著大量的克孜爾石窟壁畫——這當然那些探險隊從新疆得到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