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後記(1 / 1)

讀書和寫作是我工作之餘的一個愛好,和別人喜歡其他事情一樣。

我是一個笨人,小時候書讀得不多,文章也沒好好寫,工作以後,覺得幹啥都很吃力,於是就偷偷下決心多讀多寫。偶爾還給報紙雜誌投稿,沒發表也沒退稿,心裏灰灰的,卻總有希望的火在燃著。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有一篇“小豆腐塊”在地方報紙發了,我興奮得兩天兩夜沒合眼。從此,寫作來勁了,文章變成了鉛字,勁頭就更足了。

人過了四十,經曆的事情多了,順暢呀,坎坷呀,感情也複雜了許多。這時寫的東西多是人生感悟、生命體驗,是一些真情實感。寫家鄉的人和事,寫工作中的感觸,寫同事的開心和辛酸,特別是社會最底層人們的喜怒哀樂,還有已去親人的影子,常常撞得靈魂不得安生。工作的複雜和操心,在休息中就成了靜心寫作的動力。這些東西寫出來了,不見得都是好的,可總像給知己說了該說的話,踏實了,心也安了。

這些年寫的東西,發表的,沒發表的,零零散散,像小時候在柿樹下拾到的柿花,朋友們督促著把它用線繩穿起來,我便耐著性子,篩選了九十多篇結成這個集子,是好是賴,女人生孩子般心裏真沒底。鄉黨賈平凹先生在百忙中給這本散文集作了序,讓我感激,讓我興奮,讓我沾了莫大的光。這份情意我會銘記成終生的敬意。穆濤先生用他的幽默刺激我多寫,寫好,用《美文》修煉我的能力,我衷心地感謝了。

高信先生是我寫作的啟蒙老師,這本書的出版,也算是給老師的一個彙報。魚在洋、慧瑋常常給我的文章“美容”,何高峰是我每篇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和“修理工”,周剛、程雲竹、馬修亞、賈書章幫我發送、校對稿子,李繼高、陳漢生二位老師為我鼓勁,劉占朝、陳俊哲為這本書出謀劃策,還有領導的關懷、同誌們的支持,親人們的厚愛,其他朋友的幫助,這裏用一聲謝謝怎麼也表達不了我的誠心,我會永遠記著他們的關愛。

還要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孔明先生以及本書的責任編輯、設計師。是他們的辛勤工作,才使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並和讀者見麵。

李育善

2005年12月9日晚於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