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0、莊嚴淨土分(1 / 1)

原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譯文

佛陀又對須菩提說:“你的意思怎樣?我過去在燃燈佛那裏得到什麼嗎?”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裏實在沒有得到什麼,因為有得即有失,有得失之心怎能成佛,所以照道理來說您實在沒得到什麼。”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菩薩有沒有在莊嚴清淨的佛土呢?”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是心不執著才產生莊嚴的,而眾生是心生貪執才產生汙蔑的,所以菩薩雖然莊嚴了佛國淨土,但是他們心不執著,更不作莊嚴想,而莊嚴隻是一種假藉之名而已。”

佛陀於是又說:“是的!就因為這樣,所以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如方才所說的,心不能執著,這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而且才能生起清淨之心,如不應執著豔麗的物品,不應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的大餐、華麗的服飾、物質的享受,才能使心清淨,也就是說,心不可執著一切,才能產生清淨之心!”

佛陀停了一下又說:“須菩提!假使現在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就像須彌山王那麼大,你的意思怎樣,他的身體大不大?”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是很大,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那麼大的身體,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大行所獲得微妙大身體,但是大身體也是假藉的名稱而已。”

釋家智慧故事

不能有執著心,也不能有得失心。人家歡歡喜喜做了功德,我們雖然沒做,但隻要隨著發歡喜心,一樣的會有功德的。相反地,如果你不隨喜,而生憎惡心,出口嘲笑譏諷,那以後的苦報,是不能避免的。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說法的時候,有一位比丘起來問佛陀道:“佛陀!我們的世尊!善和比丘,以什麼因緣,會長得那麼醜陋?可是,他的聲音卻是那麼清脆和雅?而且,在同道中,很快就獲證羅漢果,請佛陀指示!”

無論什麼問題,佛陀都能為大眾解說。佛陀說道:“你們要知道,善和比丘,在很久很久以前,當人的壽命有四萬歲的時候,也就是拘留孫佛在世度完有緣的眾生而進入涅槃後,當時的國王,得到佛陀的舍利,就招來很多土木工人,要建造一座巍峨的七層寶塔。這時,有一個工人,對同伴說:“僅僅幾粒舍利,國王為什麼要建築這麼大的寶塔來供奉?這樣,不是既浪費金錢,又浪費人工。”

同伴們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並勸他別多嘴。因為建塔是好事情,不要出口破壞。當寶塔快完成時,那工人又再生起輕慢心,但沒有人理睬他。七層寶塔終於完成了,很多來觀光的人,都異口稱讚,生歡喜心。這時,那個造塔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不該對莊嚴的寶塔,起輕慢心。為了懺悔前罪,他辦齋供眾,多結善緣,並且在塔尖上,行大布施,懸掛一個金鈴。

弟子們!當時起輕慢心的,就是現在的善和比丘。由於他的輕慢佛塔,所以有醜陋之身的果報。後來他能夠悔改,並奉獻金鈴,所以今生他有和雅的聲音,使聽到的人,都能覺得心情舒暢,感到歡欣。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中,有“隨喜功德”一個大願。學佛的人,應該深深思考,學習菩薩的大願,切實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