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6、割愛去貪(1 / 1)

原文

佛言: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譯文

釋迦牟尼佛說:一個人剃去了胡須、頭發,而出家當沙門,他遵依佛教道法,拋棄世間的資產財富,拿上飯缽出門乞食,隻要能吃飽就行了,每天隻在中午吃一頓,一棵樹下隻睡一宿,很謹慎地不再求其他的享受了。人之所以會因愚癡而受蒙蔽、犯下過失,就是由於執著地貪求和欲望所造成的。

釋家智慧故事

人貪婪,是總有不能放心的東西,心裏常有惦念之物,這便是執著心。有了執著心,便不能無欲無求,這便不能真正得道。

在南印度,有位富翁,地雖然名義上在學道,但仍為俗習所纏縛。

本來,學道人的生活,應該簡單樸素。比方說,吃飯隻求能飽,穿衣隻求暖身就夠了,而這位學道的人,飲食起居卻盡量講求享受,譬如說,用湯水洗浴啦,用穌油摩身啦等等,與不學道的人了無區別。因為他自身為這些貪愛所束縛,所以修行多年,別人都覺悟證果了,他還依然故我。

後來,他自己警覺到落在別人之後,即發慚愧心,決定往後要精進用功。於是來到摩揭羅國孔雀城東,有五裏許的一所山寺中,禮拜當代有名的高僧優波笈多尊者為師,跟隨他學習。

既見尊者,就請求開示說法。優波笈多尊者知道他心受貪愛束縛,對他說:

“如果真的你能接受我的教示,我就可以指點你學道的方法”。

“尊者慈悲,弟子願受教示”。

優波笈多尊者帶他到座山上來,運用神通法力,化一棵很高大的樹,教那學道的人上樹。在樹下又化一個深廣無比的大坑。先要他放下兩腳,再要他放下一隻手,最後,又要他放開僅有的一隻扳著樹枝的手。學道者就提出異議說道:

“若再放開一隻手,便要墮坑而死了”。

優波笈多尊者聽後,很不高興,怒斥道:

“已經與你約定,一切要受我的教示,怎麼你現在不聽?”這時學道者想到此行的目的,隨即把眼一閉,不顧一切地把手放開,準備墮下去。正當他這貪愛之念去除的一刹那間,樹與坑都不見了。從此,他知道色身的幻化無常,虛妄不實,不再執著,能夠放下一切。優波笈多尊者這才為他說法開示,他也精進地加倍用功,很快就證得羅漢果。

不能忘我,就不能除貪愛,貪愛不除,修道的魔障就會多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