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36、問道宿命(1 / 1)

原文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淨心守誌,可會至道,比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譯文

有位沙門向佛問道:“用什麼因緣,怎樣修行,就能得知前世的生命是什麼樣子,以及能弄明白真正的佛法佛理的?”釋迦牟尼佛說:“清淨你的心性,堅定你的誌向,一心學佛,便可明白真正的佛理。譬如擦鏡子一樣,把鏡子上的汙垢擦去了,光明就顯現出來了;你把欲念斷除了,沒有什麼貪求了,便能知道自己前世的生命了。”

釋家智慧故事

“宿命”是指一個人的命運,在出世之前已由天意注定,人隻能服從上天的安排,不能違抗,才能積福除災。宿命在古代的中國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在古希臘羅馬有“順應自然”、“服從命運”的主張。

相傳,一個晴朗的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們剛從城裏乞食回來,各人在寮房裏整理衣物,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麵無端地搖動起來。接著,聽到外麵有人傳說佛陀受傷。大家不由一怔,急忙放下工作,相繼趕到佛陀的住處。

佛陀端坐在房中,傷口在腳上,阿難尊者正細心地為他敷藥包紮,一根沾有鮮血的木棍橫臥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一定是被木棍所傷。可是就不明白,為什麼一支木棍能傷及佛陀的身體,佛陀不是有無邊的神通法力嗎?

佛陀的腳傷並不輕,眾弟子都守侍在旁邊,有不少人竟躲在人後啜泣。佛陀看著,內心很感動,微笑著安慰他們道:

“大家不必擔憂,些微的瘡傷很快就會好的。”

“佛陀金剛不壞的身體,為什麼一根木棍能傷害呢?”有幾個弟子齊聲問道。

“這就是業緣。凡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的眾生,都有這樣的苦受。說起來已經是很多世前的事了……”

說到這裏,阿闍世王也聞訊帶了名醫耆婆趕到,國王滿麵焦急,邊跑邊喘來至佛陀麵前。

“佛陀!傷勢可要緊嗎?”阿闍世王的聲音在顫抖,顯然地,他的內心非常焦急。

“沒什麼,你放心!”佛陀笑答道,一邊叫他坐下,繼續說道:“當時我是個商人,有一次和朋友全夥渡海到外埠經商,我們的計劃很周到,也進行得很順利,所以不多久就賺得一大筆錢。歸途中,我們的船停靠在一處港口,那是個很繁華的都市。一上岸,就忘記回家,尤其是那兒的美女,我的朋友被迷惑得六神無主。這時,有個好心的船夫告訴我們,再不離開此地,危險就要降身了。原因是,這個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嘯的襲擊。海嘯的季節就將到來,不走,將會人財兩亡。我的朋友全無動於衷,我勸他,嚇他都沒有用。他們完全失去了理智,一味迷戀那城市和女人。船隻有一隻,我不能忘卻道義,拋棄他,獨自先走。一天晚上,我們為此爭吵起來。在生命存亡的關頭,我急昏了,怒火上升,顧不了許多,抓起身邊的木棍向他揮打過去,他的腳被我打傷。”

現在,你們不難知道我受傷的理由了吧?如你們說,佛陀還會受傷嗎?應該知道,不會受傷的,那是佛陀的法身和報身。佛陀的應身和眾生一樣,有生老病死。佛陀的神通法力雖然不可思議,但敵不過業力。種如是因,就應承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法則。

四大假合的肉身,本來就不真實,生老病死在所必然。一切事物的法性原是這樣,順應法性才能稱佛陀。

不錯,我已經證得真如法性成為佛陀,但現在我也是人,我由父母生養,和你們一樣具有人相。所以我必須順應人性,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我都具有,佛陀的應身除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和眾生並沒有兩樣,沒有什麼玄奧。”

大家聽佛陀這麼一說,才了解業力因果最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