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你知道不,現在咱們家堡外,都成了一個大集,附近百姓都來趕集,我去年便讓人在堡外風車磨坊邊新建了一些商鋪、倉庫,又開了些藥店、雜貨鋪子等,別說生意還非常好,”

“去年今年關中還算風停雨順的,不過來找咱家借糧借錢的百姓商販不少,你放心,都是按你定的低息,比別家低了好多,可還是有不少人借了錢糧到期還不起的,我也讓盡量寬緩,”

樊玄符打量著武氏這麼大的家業,在陳潤娘、樊五娘等的幫襯下,還是打量的很不錯的。

這兩年,樊玄符竟然還能在八百裏關中平原,最緊要的京畿地區,又添置了萬畝良田。

“關中添地萬畝?之前信裏沒聽你提到過啊?”

“一點小事,也不想煩你。”樊玄符道。

“關中的地誰會輕易賣,你怎麼弄到這麼多地的?”

“關中的地還是有人賣的,就是比較零散,不想別地可以大片的買,關中的地也是一點點散著買賣,爭買的人還多,”

按樊玄符所說,其實這幾年看著大家都還不錯,也算風調雨順,但是不少普通百姓,本身也是普通百姓,靠著開國之初的政策,也分到了些田地,但畢竟是關中,不是府兵、元從的也分不到多少,

那幾十畝地如果風調雨順也還能溫飽的,可總有些百姓會遇些麻煩,比如疾病,比如喪葬嫁娶,這些對普通百姓來說,都是要耗費許多錢的。

沒錢就得借,借了要還,還不起的時候,隻能賣地。

雖說武家也從事當鋪、錢莊這些業務,但武懷玉早訂下規矩,不放高利貸,利息較低,可畢竟本錢也有限,許多百姓也還是隻能借高利貸,還不起隻能賣地。樊玄符因為看中關中的地,肯出價,所以不少百姓還是願意把地賣給武家,然後拿了錢去還債。

兩年時間,樊玄符買下了萬畝關中良田。

花費不少錢,但他覺得值,畢竟是京畿的良田,朔方啊燕雲邊地上的荒地豈能相比?

百畝換一畝都未必劃算。

樊玄符買下的這些地,能置換就添錢置換,盡量把地湊一起,大塊地自己建莊子種植經營,不僅種糧也搞養殖,而且耕種還盡量以種藥材、蔬菜為主,這也是京畿田地的優勢,有著巨大的京城消費市場,藥材蔬菜甚至鮮花等好銷,經濟產出比純種糧更高。

甚至種糧都還可以種水稻糯米等,這些在長安都是價格較高的。

很零碎的地塊,則還是以出租為主,有的是直接招夥計夥種,武家出種子耕具等,夥計出力氣,武家能拿到比單純租地更高的分成。

大塊的地莊園經營,主要用奴隸,招部份長工,忙時再雇短工,種植與養殖並重,武家在京畿養的豬很多,雖還不如京兆韋家的量大,但也挺有規模了,收益不錯。

養雞鴨和魚,收益也還可以,

這也是大地主們規模化產業化後的優勢所在,成本更低,利潤更高。

樊玄符和趙義他們甚至還在武氏很多大莊園處,搞水力碾磑、風車磨坊,然後還借其人流,搞起一些小集市,收購土產、加工,然後販賣些針線鍋碗鹽布什麼的,甚至還會經營借貸、典當等,

看似不起眼,但效益卻還不錯。

“缺人,現在還是很缺人。”樊玄符感歎,

如今買一個丁奴,價錢起碼是幾十畝地一年的收成,而就算雇傭一個長工,一年的工錢,起碼也是要十畝地產出,

莊園種植需要許多人力,也需要很多牛馬,還要置辦許多農具等,前提投入較大,這幾年武氏家族擴張迅速,不斷的買田置地,如果僅是農業上的產出,其實是遠遠不能維持這規模的,

主要還是不斷的從工商那邊的收益補貼到農業這邊擴張,買奴隸雇長工,買牛買馬買農具,買田買種買肥,

但如果細算一筆賬,農業這邊的擴張,長期來看收益其實也很高,甚至是相當穩定的。

“我打算今年在龍橋武家堡,建一所大的學校,咱們家現在各處用人多,以後還是自己多培養一些出來更可靠些,而且還可以按需要,教一些專門的學生,比起傳統的師傅帶徒弟要快些。”

“今年我們家在渭北幾縣的萬多畝地,全都種的是藥材,我打算明年渭河以南的京畿之地,也全種藥材,種藥材非常劃算,現在糧價越來越低了,聽說等夏收後,糧價可能要跌到鬥米二三錢,太可怕了,這樣種地哪還有收益。”

鬥米二三錢,這個驚人的低糧價終於要出現了。

這也意味著,大唐真正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貞觀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