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1、天下為公(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原文

吾輩處未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豔稱而廣述之。凡日用間,發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為物立則;此大人天下為公之度也。

——袁了凡《了凡四訓》

白話

我們這些人處在道德沒落的末世,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勝過別人,不要用自己的善心來和別人比較,不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別人困窘。應當收斂自己的聰明才智,若有若無,謙虛謹慎,見到別人有過失,要多多包容並替他掩蓋,一是可以令他改正,二是讓他心裏有所顧忌而不敢放縱自己。見人有一點長處可取,一點善行可以讚揚,就要舍己為人,多多稱讚,廣泛傳揚。一天中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不是為了自己,而全是為別人著想。這是聖賢“天下為公”的廣闊胸襟。

家訓史話

孔於曾加過魯國的蠟祭。祭記結束後,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覺感慨長歎。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麼歎息?”

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百姓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而且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身體傷殘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各盡自己的職責,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們不願讓財物委棄於無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裏。人們擔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陰謀詭計被抑製而無法實現,劫奪偷盜殺人的壞事不會出現,所以連住宅外的大門也可以不關。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已經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姓家的財產。人們各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財物和勞力,都為私人擁有。以為法治就是禮義,用來確定君臣關係穩固、父子關係淳厚、兄弟關係和睦、夫妻關係和諧,還用來製定頒發製度,劃分田地和住宅,獎給功臣,為的都是個人立業。爭端因此興起,戰爭也由此產生。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如在世也會因此而悲傷。這六位君子,沒有哪個不謹慎奉行等級禮製。他們彰昌禮製的內涵,用它們來考察人們的信用,揭露過錯,樹立講求禮讓的典範,向人民們昭示刑法也有個度。如果有貴族們有越軌的反常行為,象抓下民罪人一樣逮捕去,那大眾才認為是一種禍害。這種社會就叫做小康。”

古訓今鑒

儒家的提倡的“公”隻是繼承了奴隸社會統治者與奴隸主貴族的一種上等人的共和、和諧,它富足與安定是建立在如何駕馭,完全榨取農民、奴隸勞力的理論,其公天下與家天下是相通的,本質是不變的,如此得以在往後封建製社會借其“公”麵具而各自貪婪。封建製統治者知道,隻要給儒士們仕途之希望,他們就會成為助其麻痹萬民的吹鼓手。封建製兩千多載我們看到的隻不過是儒家與封建製統治者的一種交易,儒家死死守護著封建製、封建帝王。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必知中華文化的精華不是受封建統治,汙染了的治世思想,我們的資本主義民主先驅孫中山,就曾借用了儒家這句“天下為公”來表達自己的民主理念,想改換成他本人的理念,然而當今不了解曆史與社會發展史的一些人,卻誤以為是孫中山說“天下為公”是儒家提的“天下為公”。

從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的理念與政策,可以看出他提出的“天下為公”的“公”,完全是民主化的全民之“公”,而與儒家的“公”是完全敵對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我們當懂得“天下為公”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