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5、勿造謠中傷(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原文

凡大人度量生成與小人之心誌迥異。有等小人,滿口惡言,講論大人,或者背麵毀謗,日後必遭罪譴。朕所見最多。可見,天道雖隱而其應實不爽也。

——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高尚之人的胸懷、器量和卑賤小人的心誌完全不同。有一種小人,滿嘴講的是惡毒的語言,對高尚的人常常說三道四,或者背後誹謗中傷,這種人日後必定會遭到報應、懲罰。這種事我見得多了。由此可見,天道雖然隱秘,但對善惡人的報應卻是不會有差錯的。

家訓史話

孔融在10歲時,和父親一起來到洛陽。當時,洛陽有個叫李元禮的人,官至司隸校尉,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多才多藝,道德高尚,前來拜訪他的人有很多。但是,隻有他家的親戚和才華出眾的社會名流,守門人才給通報。孔融幾次央求父親帶他去見見李元禮,父親生怕他不懂事,得罪李元禮,所以一直沒有同意。

這一天,孔融瞞著父親一個人來到李家的門口,衝著守門人行了個禮,用充滿童真的聲音說:“李大人是我的親戚,我要進去見他。”

守門人見他長得乖模乖樣,一舉一動都十分得體,確是個書香人家子弟,就進去通報李元禮。

孔融被請進客廳,李元禮並不認識他,就問道:“你真是我的親戚嗎?”

孔融答道:“說來話長,過去您的祖先老子和我的祖先孔子有師生關係,因此我和您自然也是老世交了。”

見這個孩子這麼從容不迫、能說會道,在座的賓客都感到非常驚詫。李元禮禁不住連聲讚道:“好口才,真是個神童啊!”

這時,手下人進來稟報:大中大夫陳韙到。陳韙大搖大擺來到客廳,聽見大家正在讚揚一個不知名的孩子,他感到非常好奇,忙向人們詢問事情的緣由。人們把孔融的話告訴他,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伶俐,並不意味著長大以後會有出息。”

大家都覺得他說的話沒有道理,但礙於情麵又不好回駁他。堂上的氣氛一下子凝固了。

“我想,陳大人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伶俐的吧。”孔融不慌不忙地回敬陳韙說。

陳韙想:這不是用我的話來回擊我嗎?說我小時候聰明不就是說我現在是個沒出息的笨蛋嗎?不由得臉色通紅。

大家見這位大官尷尬地站在那兒發愣,心中不由盡皆暗自發笑。

古訓今鑒

康熙在這裏用“善惡有報”的道理,講述為人處世的法則,那些對高尚之人進行惡毒攻擊、造謠中傷的人,一定會受到老天的懲罰。盡管這裏不乏迷信色彩,但康熙的用意,顯然是讓兒孫們親君子、遠小人;另一方麵,也是對那些喜歡以下攻上、多有怨言的下人的威嚇。

人們常言:口是心靈的大門,假如大門防守不嚴,內中機密就會全部泄露;意誌是心靈的雙腳,意誌不堅定,就可能會像跛腳一般走入邪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穩私,不願人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知不妙。但事情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有時你認為信得過的人可能偏偏與你不善;眼下是你的知己,隨情況變化就可能為敵。故有“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民諺。

身為領導,為人守信,不僅僅是一個品德問題,正如康熙在這篇庭訓中告誡兒孫的那樣:為人要言而有信,要能夠保守秘密。這樣,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而別人也才會為你盡力、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