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後記(1 / 1)

之所以要編輯出版這本報告文學集,看過本書“自序”的朋友會悟出,本人就像在綠茵場上竭力奔跑數十秋而已逾金色年華的足球運動員無奈地要“掛靴”一樣也將在報告文學的寫作上遵循自然法則地劃句號了,盡管這個句號劃得不夠完滿。究其原因,除了前麵言及的實為年邁體衰加之妻子染疾需要細心嗬護,另外一個沒有提到的因由就是多年來想要寫的文學作品尚一直無暇動筆,而這些要寫的文學作品又是我心儀已久想完成的夙願。如今本人已逾花甲,本來寫作時間不像年輕人那樣“來日方長”,同時再像過去那樣通霄達旦地開夜車“爬格子”身體又不允許,加之去年幾個朋友合作注冊成立了“北京世界華人文化研究院”,我又被“拉郎配”般當了院長,而且在起步伊始主要負責編輯出版《世界華人英才傳略大係》,我這個人辦事情隻要應下來就死認真,全身心地投入,絕對不會偷懶耍滑,所以寫作時間就更沒有多少空間了。故而,出版這本報告文學集,實在有類似“告別賽”之意。

當然,吾深知,即使編輯出版了這本報告文學集,也很難做到在報告文學寫作上徹底封筆。原因是我這個人太要麵子,尤其是朋友托辦的事情,除非有極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推辭。寫報告文學也是如此。過去寫的一些題材,不乏是朋友交辦的。但是,可以這麼說,再寫報告文學,除非是萬不得已,或者是極適合我能夠駕馭的又是很好的題材。

收入這本報告文學集中的作品,大多數是近幾年寫就的,如《瀟灑羅馬——記兩度榮膺意大利共和國總統授勳的華僑萬子美》,《綠色暢想曲——記解放軍某部天津苗木基地主任紀連祥》和《打造北方IT產業超級航母——記天津微電子工業區總公司總經理郭誌華》(與耕夫合作)以及《再造西施再造美女——來自西施故鄉的企盼》;有的篇什如《赤子僑心——三次采訪歸僑將軍陳青山談話筆錄》,是過去雖然采訪過但一直沒有動筆,去年為了編輯出版《世界華人英才傳略大係》第一卷,方提筆成文的;還有兩篇《華夏奇女成之凡》和《一位英國老華人的風骨》,是八九年前寫成並分別發表在《海內與海外》雜誌上的,在編輯出版《世界華人英才傳略大係》第一卷時為了增加“華人”特色,在原稿隻有幾千字的基礎上擴寫至目前的一萬多字到三萬多字的。

這個集子裏的報告文學作品,雖非上乘之作,但每一篇之於我都是花費了大氣力的,每一篇都力圖不同於自己以往的作品,進而不斷擺脫自己。所以,在題材的立意開掘上要力爭“時代”一些,寫作的手法上要力圖新穎一些,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上要盡力個性化一些,文學味兒上要力求濃鬱一些,蘊蓄的人文內涵上要著力深沉一些,總之企盼讓人看了覺得不平庸,不味同嚼蠟,也不是為了應敷差事。

當然,我也極其清醒的知道,這些報告文學作品,所涉獵的題材夠不上“重磅炸彈”,更不會是“神舟五號”而威震華夏,代之而來的花費在采訪上的時間也不夠,精細打磨勁兒也缺乏,所以難以產生洪鍾大呂般的影響和轟動效應。

故而,也難以贏得廣大讀者的注目與青睞。為此,可以說這是在我多年從事報告文學寫作中深感缺憾與惋惜的。

不過,人的成功是有多種因素構成的。天時,地利,人和,還有自己鍥而不舍的求索。然而,世上有多少人毫無缺憾地宣稱自己是個成功的人物呢?

實際上,一個人隻要努力了,付出了,隻要不是玩弄人生和虛度年華,就算是成功了,也該知足了。

知足者常樂。世人不都講這個理兒麼?

我也是。

需要提及的是,我在編輯此報告文學集期間,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令我十分喜愛的外孫爽爽已逾半歲,且健康活潑,一笑一哂透著聰睿,享不盡天倫之樂;憂的是妻子於去年9月突發“惡疾”,正值“化療”階段,雖屬“早期”,又治療及時得當,但因我無一日不在醫院長時間陪護,往返奔波,加之“世華院”剛剛起步,諸事需親躬,疲憊之極。但好在妻子心地坦然,正確麵對,積極配合治療,足以使我慰籍。故能利用點滴時間,完成編輯工作。

最後,感謝我平時親切地喚作“大哥”的當代著名楷書專家張瑞齡先生為本作品集題寫書名及古人名句。

2004年1月15日寫於“鷹瞰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