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551章 石門上的故事!(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僅僅一扇石門,就讓宋承鋼丟了姓名,如果不搞清楚咋回事,就別提破門去救沈銀冰了。

老實和尚盤膝坐下後,先賣了個關子:“在場的諸位,應該都聽說過五胡亂華的曆史吧?”

五胡亂華,是華夏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從而造成與中華正統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分別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

五胡亂華時,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由於漢族避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進入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增進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與中原漢族的文化和經濟聯係。

匈奴、鮮卑等北方胡族攻入中原後,西晉王室及士族被迫大舉遷徙,在長江南岸建立了東晉政權,據唐代房玄齡主編的《晉書?王導傳》記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也就是說,為避戰亂,有十分之七的中原人口都遷往了江南,而那些無力遷徙的北方漢族,則命運悲慘,胡人所到之地,盡皆屠戮。真可謂‘狼煙千裏,十不存二。’

殘留的北方漢人流民決定奮起反抗,他們或構築堡壘,或組成義軍,與胡人軍隊展開了殊死較量。

然而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漢人組成的軍隊實力太弱,幾乎不對胡人造成任何威脅。因此胡人在最初的恐嚇消失之後,依舊作威作福,視漢人為豬狗。

胡人的優越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建立在其軍隊優勢和人口優勢上的。

有一次,野蠻君主石虎看著自己兒子出行的隊伍,笑著說:“我家父子威風如此,隻要不天塌地陷,還有什麼憂愁的呢?抱子弄孫享樂就行了!”

五胡亂華對華夏曆史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是漢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也是最不願意提到的痛。

現場眾人,除了文化水平比較高的葉心傷外,韓家駿他們都隻是聽過‘五胡亂華’這個詞,至於亂華的是哪五胡,他們就不知道,更不知道五胡亂華對漢民族所造成的傷害了。

“曆史上的五胡亂華,導致漢民族人口銳減,幾乎到了亡族的地步。”

老實和尚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什麼叫五胡亂華後,看向了石門,繼續說道:“這時候,漢民族中有個人出現了,就是他出頭向天下漢人發出了殺胡令。”

“殺胡令?”

韓家駿也看向了石門,看著石門上雕刻著的那個躍馬持茅的大將,低聲說道:“我也知道他是誰了,他是冉閔。”

冉閔,是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後來冉魏的開國皇帝,死後被當時的燕國追封為武悼天王。

冉閔,在漢民族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就是他頒布了殺胡令: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複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後趙皇帝石鑒後頒布的,號稱‘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此令一下,各地傳檄,漢人紛紛聯合起來,帶著積壓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戰。胡人那裏,則紛紛越牆離城,驚恐而去。

麵對胡人紛紛逃難的局麵,冉閔頒布了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

第二道殺胡令一下,鄴城內的羯族為了保命紛紛外逃,而百裏之外的漢人為了殺胡紛紛擁入城中,兩方恰巧相遇,城門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還沒等胡人遷出,冉閔就頒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冉閔親自帶隊,僅僅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一日之內,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無論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屍體被拋在城外,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

隨著殺胡令下,徹底激起了埋藏在漢族心中對於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點染了複仇之火,一時間,北方大地硝煙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須的人,都被濫殺。

麵對漢人的血腥報複,胡人們無能為力,隻好遷離中原,返回故土,在遷徙道路上,餓死的,病死的,互相殺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幾乎喪盡。

在殺胡令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幾百萬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滅亡,近百萬胡人士兵被斬殺。而受屠殺最多的羯族,則或遷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區滅絕。

“隨後,冉閔創建了冉魏政權。”

老實和尚的聲音,聽起來很空靈:“麵對國破、家亡、族滅的慘境,中原的胡人決定反擊。他們聯合起鮮卑、羌人等北方各族軍隊,挑選出還能打仗的兵士,共同對付冉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