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 一封特殊的來信(2 / 3)

十幾年來,張學崗四處漂泊著打工,走了一地又一地,單位換了一家又一家,可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在什麼單位上班,無論收入是多是少,他從來都沒有忘記一件事,那就是每隔兩個月都要給國旗護衛隊寫一封問候信,並一起隨信寄去他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72元錢。

36元錢對一些有錢人來說,也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但對張學崗這樣一個靠打工為生並不富有的農村務工人員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筆小積蓄。但是,十幾年來,他每個月都會風雨無阻的給國旗護衛隊寄去36元錢,算起來,對他而言也會死一筆不小的數目。但這又絕不是僅僅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是他對國旗護衛隊官兵的一片心意,更是他對人民軍隊的無限擁戴和愛護。

現如今,張學崗在淄川區楊寨鎮的一家建材城的監控室裏上班,一個月的收入不到一千元。但他說,隻要他還能養活自己,就要把每個月給國旗護衛隊寄36塊錢的事情繼續做下去。

他說,隻有這樣做了,他才能感到心裏踏實。

每隔幾年,張學崗都會抽時間來一次北京。每次來,他都會到天安門廣場上去看升旗。看完升旗,他還會到東朝房國旗護衛隊駐地的訓練場旁邊看一看。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和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聊聊天,但每次來看到忙碌的戰士們,他又不忍心上前打擾。

張學崗就那樣默默地站在訓練場外麵的遊客中間。忙碌的官兵們有時根本就沒有發現他的到來。

聽了路偉誌的講述,王國賓十分感動。

他把那72元錢交給了文書張豔坤。他讓張豔坤用這72元錢去買了鞋油和洗衣粉。

晚點名的時候,王國賓通知文書小張把鞋油和洗衣粉發到各個班裏。

隊伍前麵的王國賓像以往曆屆國旗護衛隊的中隊領導那樣,就這盡管不多但卻意義重大的一筆錢又做了一番演講。

講到最後,王國賓動情的說:“戰友們,當我們用這些鞋油擦去皮鞋上塵土的時候,當我們用這些洗衣粉去洗掉衣服上汗水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這些關心愛護我們的人民群眾,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盡心盡力的去護衛好我們的祖國第一旗!”

一個外交官心中的國旗

1990年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官吳鍾華奉命到基裏巴斯共和國建立大使館並任臨時代辦。

基裏巴斯是位於太平洋中部的一個島國,由眾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麵積812平方公裏,人口不足十萬。

基裏巴斯當時還處於半原始狀態,物質生活非常落後。沒有報紙,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精神生活等於零。

作為一個從事過多年外交工作的外交官,吳鍾華深深的懂得國旗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

來基裏巴斯之前,吳鍾華就曾多年擔任駐外使館工作。每次回國路過天安門,他都會身不由己的用滿含深情的眼神久久的注視著飄揚在廣場上空的五星紅旗。

常年駐外的他,每每此時內心都會湧起一種異樣的激動。

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征,在無數個駐外的日子裏,思念祖國和親人的他感到看見五星紅旗就如同是看見了祖國和親人。

飛機剛一著地,吳鍾華就惦記著在基裏巴斯掛升五星紅旗的事情。他要讓代表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盡快在這個太平洋島國上飄揚起來。

中國駐基裏巴斯大使館隻有吳鍾華一個人。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使館再小,工作也是方方麵麵。這些工作全靠吳鍾華一個人來做,工作量之大、之煩瑣可想而知。

他既是館長,也是館員。既要考慮中基兩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大事,也要親自操持使館的禮賓交際、拜會宴請和聯係接待等具體工作。

比起正常的使館工作,吳鍾華還多了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那就是使館的一切建設。

即便是這樣忙碌,吳鍾華心裏也一直惦記著升國旗的事情。

建館初期,由於臨時館址不在首都塔拉瓦島,而是在它旁邊的一個僅1.5平方公裏的貝霄島上。那裏條件很差,沒法豎旗杆,吳鍾華就隻能暫時在門前懸掛著大使館的館牌。

後來,吳鍾華將大使館搬到位於首都塔拉瓦島新址。條件稍稍有了些改善,他就把豎旗杆懸掛國旗的事情擺上了儀式日程。

對於曾經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過十幾年的吳鍾華來說,舉辦外交招待會不算難事,但是豎旗杆這樣的活他可從來沒幹過。

反複考慮之後,吳鍾華認為,豎旗杆一定要標準,要有長遠眼光,還要耐用。為了確定標準,他開車外出辦事時,隻要見到豎有基裏巴斯國旗的政府機關和學校,就停下來仔細打量研究旗杆的長短、粗細和顏色。

那段時間,吳鍾華像著了魔似地研究旗杆。

塔拉瓦島上有十幾處地方豎有旗杆,但長短粗細各不一樣。吳鍾華發現,所有的旗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都是灰色的。當地的總統府和外交部的旗杆最標準,對這兩根旗杆,吳鍾華特意多看了幾次。

經過調查和學習,吳鍾華知道旗杆的高度一般是11米,由3節上細下粗的金屬杆組成。國旗底座為1.5米見方,深度要視土質情況而定,但一定要堅固牢靠。

一番考察論證之後,吳鍾華打算也按照這個尺度修建國旗基座和旗杆。

設計確定之後,第二步就是找材料。

最為難以尋找的是國旗旗杆的材料。塔拉瓦僅有一個大一些的材料商店,吳鍾華去過無數遍,裏裏外外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一根可以做旗杆的材料。這個最大的商店裏沒有,別的小鋪子裏就更不會有。沒辦法,吳鍾華隻好一邊不斷的向朋友們打聽,一邊開車在島上的所有地方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