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卷五十七 琴曲歌辭一(1 / 3)

琴者,先王所以修身、理性、禁邪、防淫者也,是故君子無故不去其身。《唐書·樂誌》曰:“琴,禁也。夏至之音,陰氣初動,禁物之淫心也。”《世本》曰:“琴,神農所造。”《廣雅》曰:“伏羲造琴,長七尺二寸,而有五弦。”揚雄《琴清英》曰:“舜彈五弦之琴而天下化。”《琴操》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六日。廣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濱,濱,賓也,言其服也。前廣後狹,象尊卑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弦,象五行也。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古今樂錄》曰:“今稱二弦為文武弦是也。”應劭《風俗通》曰:“七弦,法七星也。”《三禮圖》曰:“琴第一弦為宮,次弦為商,次為角,次為羽,次為徵,次為少宮,次為少商。”桓譚《新論》曰:“今琴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崔豹《古今注》曰:“蔡邕益琴為九弦,二弦大,次三弦小,次四弦尤小。”梁元帝《纂要》曰:“古琴名有清角,黃帝之琴也。鳴鹿、循況、濫脅、號鍾、自鳴、空中,皆齊桓公琴也。繞梁,楚莊王琴也。綠綺,司馬相如琴也。焦尾,蔡邕琴也。鳳皇,趙飛燕琴也。自伏羲製作之後,有瓠巴、師文、師襄、成連、伯牙、方子春、鍾子期,皆善鼓琴。而其曲有暢、有操、有引、有弄。”《琴論》曰:“和樂而作,命之曰暢,言達則兼濟天下而美暢其道也。憂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進德修業,申達之名也。弄者,情性和暢,寬泰之名也。其後西漢時有慶安世者,為成帝侍郎,善為《雙鳳離鸞之曲》,齊人劉道強能作《單鳧寡鶴之弄》,趙飛燕亦善為《歸風送遠之操》,皆妙絕當時,見稱後世。若夫心意感發,聲調諧應,大弦寬和而溫,小弦清廉而不亂,攫之深,醳之愉,斯為盡善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鳴》,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鵲巢》,五曰《白駒》。九引:一曰《烈女引》,二曰《伯妃引》,三曰《貞女引》,四曰《思歸引》,五曰《霹靂引》,六曰《走馬引》,七曰《箜篌引》,八曰《琴引》,九曰《楚引》。十二操:一曰《將歸操》,二曰《猗蘭操》,三曰《龜山操》,四曰《越裳操》,五曰《拘幽操》,六曰《岐山操》,七曰《履霜操》,八曰《朝飛操》,九曰《別鶴操》,十曰《殘形操》,十一曰《水仙操》,十二曰《襄陵操》。自是已後,作者相繼,而其義與其所起,略可考而知,故不複備論。”《樂府解題》曰:“琴操紀事,好與本傳相違,存之者,以廣異聞也。”

【白雪歌】齊·徐孝嗣謝希逸《琴論》曰:“劉涓子善鼓琴,製《陽春》《白雪》曲。琴集曰:《白雪》師曠所作商調曲也。”《唐書·樂誌》曰:“《白雪》,周曲也。”張華《博物誌》曰:“《白雪》者,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也。”高宗顯慶二年,太常言《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今依琴中舊曲,以禦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古今樂府奏正曲之後,皆別有送聲,乃取侍臣許敬宗等和詩以為送聲,各十六節。六年二月,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帝亦製歌辭十六章,皆著於樂府。

風閨晚翻靄,月殿夜凝明。願君早留眄,無令春草生。

【同前】梁·硃孝廉凝雲沒霄漢,從風飛且散。聯翩避幽穀,徘徊依井幹。既興楚客謠,亦動周王歎。所恨輕寒早,不迨陽春旦。

【白雪曲】唐·僧貫休列鼎佩金章,淚眼看風枝。卻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兒。負米無遠近,所希鬥歸。為人無貴賤,莫學雞狗肥。斯言如不忘,別更無光輝。斯言如或忘,即安用人為。

【神人暢】唐堯《古今樂錄》曰:“堯郊天地,祭神座上有響,誨堯曰:‘水方至為害,命子救之。’堯乃作歌。”謝希逸《琴論》曰:“《神人暢》,堯帝所作。堯彈琴感神人現,故製此弄也。”

清廟穆兮承予宗,百僚肅兮於寢堂。醊禱進福求年豐,有響在坐,敕予為害在玄中。欽哉皓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寫中宮。

【思親操】虞舜《古今樂錄》曰:“舜遊曆山,見烏飛,思親而作此歌。”謝希逸《琴論》曰:“舜作《思親操》,孝之至也。”

陟彼曆山兮進嵬,有鳥翔兮高飛。瞻彼鳩兮徘徊,河水洋洋兮青泠。深穀鳥鳴兮鶯鶯,設罥張罝兮思我父母力耕。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當安歸。

【南風歌二首】虞舜《古今樂錄》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反彼三山兮商嶽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有黃龍兮自出於河,負書圖兮委蛇。羅沙案圖觀讖兮閔天嗟嗟,擊石拊韶兮淪幽洞微,鳥獸蹌蹌兮鳳皇來儀,凱風自南兮喟其增歎。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湘妃】唐·劉長卿《山海經》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璞雲:“天帝之女,處江為神,即《列仙傳》所謂江妃二女也。”劉向《列女傳》曰:“帝堯之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堯以妻舜於媯汭。舜既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舜死於蒼梧,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湘中記》曰:“舜二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韓愈《黃陵廟碑》曰:“秦博士對始皇帝雲:湘君者,堯之二女舜妃者也。劉向鄭玄亦皆以二妃為湘君。而《離騷》《九歌》既有《湘君》,又有《湘夫人》,王逸以為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人乃二妃,璞與逸俱失也。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謂娥皇為君,女英為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禮有小君,明其正自得稱君也。”按《琴操》有《湘妃怨》,又有《湘夫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