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卷八十 近代曲辭二(2 / 3)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浣沙女二首】

南陌春風早,東鄰去日斜。千花開瑞錦,香撲美人車。

長樂青門外,宜春小苑東。樓開萬戶上,人向百花中。

【鎮西二首】

天邊物色更無春,隻有羊群與馬群。誰家營裏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聞。

歲去年來拜聖朝,更無山闕對溪橋。九門楊柳渾無半,猶自千條與萬條。

【回紇】

《樂苑》曰:“《回紇》,商調曲也。”

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治愁容。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長命女】

《樂苑》曰:“《長命西河女》,羽調曲也。”《樂府雜錄》曰:“大曆中,嚐有樂工自造一曲,即古曲《長命西河女》也。增損節奏,頗有新聲。”

雲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愁。

【醉公子】

昨日春園飲,今朝倒接。誰人扶上馬,不省下樓時。

【一片子】

柳色青山映,梨花雪鳥藏。綠窗桃李下,閑坐歎春芳。

【甘州】

《樂苑》曰:“《甘州》,羽調曲也。”

欲使傳消息,空書意不任。寄君明月鏡,偏照故人心。

【濮陽女】

《樂苑》曰:“《濮陽女》,羽調曲也。”

雁來書不至,月照獨眠房。賤妾多愁思,不堪秋夜長。

【相府蓮】

《古解題》曰:“《相府蓮》者,王儉為南齊相,一時所辟皆才名之士。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謂如紅蓮映綠水,今號蓮幕者自儉始。其後語訛為‘想夫憐’,亦名之醜爾。又有《簇拍相府蓮》。”《樂苑》曰:“《想夫憐》,羽調曲也。”白居易詩曰:“玉管硃弦莫急催,客聽歌送十分杯。長愛夫憐第二句,倩君重唱夕陽開。”王維右丞詞雲“秦川一半夕陽開”是也。

夜聞鄰婦泣,切切有餘哀。即問緣何事,征人戰未回。

【簇拍相府蓮】

莫以今時寵,寧無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應門。

【離別難】

《樂府雜錄》曰:“《離別難》,武後朝有一士人陷冤獄,籍其家。妻配入掖庭,善吹觱篥,乃撰此曲以寄情焉。初名《大郎神》,蓋取良人第行也,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曰《悲切子》,終號《怨回鶻》雲。”

此別難重陳,花深複變人。來時梅覆雪,去日柳含春。物候催行客,歸途淑氣新。剡川今已遠,魂夢暗相親。

【同前】唐·白居易綠楊陌上送行人,馬去車回一望塵。不覺別時紅淚盡,歸來無淚可沾巾。

【山鷓鴣二首】

《曆代歌辭》曰:“《山鷓鴣》,羽調曲也。”

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

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愁多人自老,腸斷君不知。

【鷓鴣詞】唐·李益湘江斑竹枝,錦翼鷓鴣飛。處處湘陰合,郎從何處歸。

【同前二首】李涉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沈。惟有鷓鴣啼,獨傷行客心。

越岡連越井,越鳥更南飛。何處鷓鴣啼,夕煙東嶺歸。嶺頭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鷓鴣啼別處,相對淚沾衣。

【樂世】唐·白居易一曰《綠腰》。《琵琶錄》曰:“《綠腰》,即錄要也。貞元中,樂工進曲,德宗令錄出要者,因以為名,後語訛為綠腰。”《新唐書》曰:“《涼州》《胡渭》《錄要》,雜曲是也。”《樂府雜錄》曰:“《綠腰》,軟舞曲也。康昆侖嚐於琵琶彈一曲,即新翻羽調《綠腰》也。”《樂苑》曰:“《樂世》,羽調曲,又有急樂也。”

管急絲繁拍漸稠,綠腰宛轉曲終頭。誠知《樂世》聲聲樂,老病人聽未免愁。

【急樂世】唐·白居易正抽碧線繡紅羅,忽聽黃鶯斂翠蛾。秋思冬愁春悵望,大都不得意時多。

【何滿子】唐·白居易唐白居易曰:“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臨刑進此曲以贖死,竟不得免。”《杜陽雜編》曰:“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帝舞《何滿子》,調辭風態,率皆宛暢。”然則亦舞曲也。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

【同前】薛逢係馬宮槐老,持杯店菊黃。故交今不見,流恨滿川光。

【清平調三首】李白《鬆窗錄》曰:“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會花方繁開,帝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為!’遂命李白作《清平調》辭三章,令梨園弟子略撫絲竹以促歌,帝自調玉笛以倚曲。”《唐書》曰“玄宗嚐自度曲,欲造樂府新辭,亟召白。白已醉,臥於酒肆,召入,以水灑麵,即令秉筆。頃之,成十數章”是也。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幹。

【回波樂】李景伯《回波樂》,商調曲。唐中宗時造,蓋出於曲水引流泛觴也。《本事詩》曰:“中宗之世,嚐因內宴,群臣皆歌《回波樂》,撰辭起舞。時沈佺期以罪流嶺表,恩還舊官,而未複硃紱。佺期乃歌《回波樂》辭以見意,中宗即以緋魚賜之,自是多求遷擢。”《唐書》曰:“景龍中,中宗宴侍臣,酒酣,令各為《回波樂》,眾皆為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諫議大夫李景伯,乃歌此辭。後亦為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