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6、林則徐虎門銷煙(1 / 1)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號少穆,1785年8月30日出生於福建侯宮(今福州市)一個較貧寒的家庭。

林則徐26歲考中進士後,先後在北京和外省擔任官吏。他體察民情,懲辦貪官汙吏,治理江河,興修水利,“一時賢名滿天下”。他還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派人去澳門了解西方國家的動態,購買西方的書報,組織人力進行翻譯,編譯出《四洲誌》等書籍。因而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並且成為鴉片戰爭中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鴉片又叫大煙,可以作為藥材少量使用,是一種極容易讓人產生依賴之物。長期吸食,會使人精神萎靡,骨瘦如柴。英國殖民者為了獲得高額利潤,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以此來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1838年販運到中國的鴉片達四萬多箱。鴉片的泛濫,使得大量的白銀外流,更無情地毒害了人們的肌體,這在當時已成為一個威脅民族生存的嚴重問題。 目睹煙毒泛濫,林則徐憂心如焚。他在給道光皇帝的奏章中,痛陳鴉片危害的嚴重性:“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他應召到京後,向道光皇帝申述了自己的禁煙主張和準備采取的措施。道光皇帝欣然采納了他的主張,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後,立即和鄧廷楨、關天培商定加強防務;號召揭發煙犯的販毒情況;下令查封廣州境內所有的煙館;逮捕六十一名勾結洋人的重要煙販;勒令外國商人三天內全部繳出所存鴉片,並寫下“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的書麵保證。林則徐毅然表示:“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在英國駐中國商務監督查理·義律的指使下,英國煙販用搪塞手段敷衍,隻肯交出區區一千多箱鴉片,並謊稱不再進行鴉片交易,妄圖蒙混過關。林則徐沒有被英國侵略者這種狡猾的伎倆所欺騙,他已查出停泊在零丁洋麵上的二十二艘英國鴉片躉船,每艘囤集的鴉片都在一千箱以上。林則徐下令傳訊拒不繳煙、阻撓別人繳煙的英國大鴉片販子顛地。顛地在查理·義律的庇護下,連夜驚慌逃跑,在途中被憤怒的群眾抓回來,義律見蒙混不成,竟以武力相威脅,還命令零丁洋麵的鴉片躉船開走,擺出戰爭的姿態。林則徐無所畏懼,果斷地命令水師炮艦遊弋沿海,截住了英國的鴉片躉船;派兵封鎖洋人商館,撤走商館中受外商雇用的全部中國人員,斷絕對外商的一切貿易和供應。外國商人蜷縮在商館裏,連飲水和食品都無從著落。三天之後,義律終於低下了頭,無可奈何地繳出所有的鴉片。連同美國商人繳出的鴉片,共計兩萬箱又兩千多袋,總重二百三十多萬斤,價值八百多萬兩白銀。

1839年6月3日,晴空萬裏,虎門海灘莊嚴熱鬧。林則徐登上虎門海灘的禮台,親自主持銷煙。一時人山人海,之見兩座十五丈見方的大池裏,先後倒入海鹽和鴉片,鴉片被鹽鹵泡透後,再拋下石灰。頓時,池水沸騰,煙霧翻卷,不久,通海的涵閘被打開,滿池子被銷毀的鴉片渣沫瀉進了茫茫大海。成千上萬圍觀的人群裏,迸發出一陣又一陣歡呼聲,遠勝過虎門的海濤。

虎門銷煙,前後曆時二十三天,震驚中外,這一壯舉揭開了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反侵略鬥爭的帷幕。

1840年6月,惱羞成怒的英國侵略者出動軍艦、運輸船、士兵四千多人,陸續開到廣州附近海麵,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林則徐立即組織廣州軍民奮勇抵抗,他號召:“如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水勇更是出其不意地燒毀敵艦,群眾還在外島水源投放毒藥,英軍隻能困守海上,不敢進犯內河,企圖侵占廣州的計劃終於成為泡影。

英國侵略軍見無隙可乘,便沿海北上,於1842年攻破吳淞、闖進長江、直逼南京。腐敗無能的清朝統治者苟且偷安,屈膝求和,他們同英國簽訂了極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王朝竟歸罪於林則徐,將他撤職查辦,又充軍到新疆。林則徐三年後才被赦回,並委以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1850年,林則徐因病逝世,終年65歲。

簡評:

林則徐為官時多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他推行的虎門銷煙,書寫下中國近代反侵略鬥爭的壯麗篇章,藉此莊嚴地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是不可侮的。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諡號文忠。他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名符其實的中國近代“睜睛看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