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4、李紅光在東北抗日(1 / 1)

李紅光,原名宏海,朝鮮族,1910年出生在朝鮮京畿道龍岩郡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全家老少六口人,背井離鄉到磐石柞木場子落戶,第二年遷到伊通縣流沙嘴子屯,以開荒種地為生。1927年17歲,積極參加農民群眾反日鬥爭和抗租抗糧鬥爭。1930年,他在地方黨組織的培養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反帝鬥爭。1931年擔任伊通縣支部書記,伊通、雙陽特別支部組織委員會,磐石縣委委員。他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是楊靖字將軍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滿遊擊隊的創始人之一。他英勇善戰,是東北抗日部隊的傑出軍事指揮員。

“九·一八”事變後,李紅光積極參加和領導當地群眾的反日鬥爭,並組織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赤衛隊(又叫“打狗隊”)任隊長。1932年5月,與孟潔民等在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楊林指導下,發動了著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動,組織參加群眾達一千餘人,抓捕日本走狗五十多人,沒收糧食一千多擔,拆毀鐵路數裏,破壞鐵路橋梁工程,燒毀枕木,鋸倒電線杆。接著李紅光等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日本走狗和反動地主,把沒收的糧食分給貧苦農民,全縣掀起了除漢奸、齊抗日的熱潮。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縣委決定成立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第四軍第一縱隊,簡稱“磐石工農義勇軍”。李紅光任縱隊參謀長。11月,楊靖宇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來到磐石,他將磐石工農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下轄三個大隊一個教導隊,楊靖宇任遊擊隊政委,李紅光任教導隊政委,敵人四次向遊擊根據地“討伐”,結果都被遊擊隊打退,南滿的抗日鬥爭出現了新局麵。

1933年7月,楊靖宇、李紅光召開當地各抗日武裝首領會議,決定成立抗日軍事聯合參謀處,李紅光當選為參謀長。聯合參謀處決定各抗日部隊共同攻打磐東重鎮呼蘭集場子(即呼蘭鎮)。這裏有漢奸、反動地主高希甲的地主武裝盤踞,並有日偽軍部隊駐守。聯合參謀處調集兵員一千六百餘名,由楊靖宇任總指揮,李紅光任參謀長,從8月13日開始進攻,連續三晝夜未克,日軍更有二百多人趕來增援,有些抗日隊伍阻擊不力,自行撤走,最後隻有南滿遊擊隊堅持戰鬥。守敵乘機發起兩次反撲,均被打退。高希甲見援軍已到,得意忘形地從敵營走出來,囂張地呼喊:“看見沒有,高老爺出來了,看高老爺的手提式……”話音未落,即被遊擊隊一槍擊斃,頓時敵陣大亂。南滿遊擊隊趁勢反擊獲得勝利。

9月,東北革命第一軍獨立師組建,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李紅光任師參謀長。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對日本侵略者的統治是極大的威脅。獨立師在楊靖宇、李紅光指揮下,又接連攻克大荒溝、涼水河子等城鎮據點。東邊道“剿匪”司令、偽軍少將邵本良調動所部“圍剿”獨立師被粉碎。

1934年11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正式成立,楊靖宇任東北人民軍革命軍第一軍長兼政委,李紅光任第一師師長兼政委。11月25日,李紅光率一師配合軍部襲擊通化三岔河邵本良部和駐三源浦日軍守備隊,斃敵三十餘人。12月3日,又襲擊邵本良老巢孤子,斃敵二十人。李紅光還利用有利時機,率部進入朝鮮境內,打擊日本侵略者,極大地鼓舞了當地人民抗日鬥爭精神。

1935年5月,李紅光率領部隊在桓仁、新賓縣境與日寇討伐隊遭遇,在指揮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5歲。

簡介:

李紅光是黨領導的磐石抗日武裝的創始人之一,是楊靖宇將軍的親密戰友。他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善於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每次戰鬥中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關心同誌,愛護戰士,深為士兵、群眾所愛戴。李紅光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毛澤東曾稱讚他是“有名的義勇軍領袖”。

磐石縣委和磐石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抗日民族英雄李紅光烈士,為了繼承先烈遺誌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根據磐石縣朝鮮族人民的要求,經省、市政府的批準,1987年10月正式把磐石縣朝鮮族中學更名為“紅光中學”。

1988年5月16日,彭真同誌為這所中學題寫了校名,同時為李紅光塑像題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