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節 金榜作文(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小朋友們,我叫仙人掌。別看我的樣子長得不怎麼出奇,但用途可大啦。

我先向你們介紹一下我的樣子吧。

我是一種奇特的熱帶植物。我的莖是深綠色的,扁平如五指並攏的手掌。我全身長滿了一簇簇棕色的硬刺,又短又密,這就是我的葉——防身武器。如果誰碰到我,他準會咧嘴叫痛。

我雖然沒有婀娜多姿的身軀,不能使人一見就心生愛慕,但我的用途可不小。有一次,我的小主人的手不小心被蜜蜂蜇了,又疼又難受。她便找到我,把我剪下一片,加礬搗碎,敷在了被蜇的地方。過了一會兒,她就不疼了。你看,我多神啊!怪不得人們都誇我是“天下第一神醫”。

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生命力頑強,無論有水還是沒水,無論天熱還是天冷都不在乎。我最不怕酷熱。

有一次,小主人放暑假,跟隨爸爸媽媽到外地旅遊,一直沒人給我澆水,臨走時還把我放在陽台上。我每天都要麵對烈日的考驗。後來,小主人旅遊回來了,她以為我早就幹渴死了,可走到陽台上一看,我居然還活著。小主人驚歎不已,高興地拍著手叫了起來:“太好了,太好了!我的仙人掌還活著呢!”

我從不和月季、牡丹等豔麗多姿的花比美,也不向小主人索取任何東西。我總是和那些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價值的植物相比,看誰的生命力頑強,誰對人類的貢獻大……

亮點評析

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采用第一人稱,從三方麵介紹了仙人掌的特點。一是外形特點:莖是暗綠色的,扁平如五指並攏的手掌;全身長滿了棕色的硬刺,又短又密。二是功能特點:消炎解毒。三是生活習性:不怕酷熱,生命力強。全文層次清晰,語句通順,用詞也比較準確。

揭開蜜蜂冬眠的秘密

湖南 餘興超

剛看完一本科技書,我心裏突然冒出個念頭:做個實驗,把蜜蜂放在冰箱裏凍,來證實《冬眠》一文所說的對不對?

我把那隻早上被我“俘虜”的蜜蜂,連瓶子一起放進寒氣逼人的冰箱,隻見它一會兒上爬下滑,一會兒又拍打著翅膀向上飛,我關上了冰箱門。《冬眠》中的一句話又在耳邊響起:如果你在7月份把動物放在冰箱裏,它在那樣的三伏天也會冬眠的。

今天天氣出奇的熱,穿著短褲、背心仍在冒汗。天氣條件跟書上說的大同小異。我好奇地將耳朵貼在冰箱上,“嗡嗡、嗡嗡”,開始還能依稀聽見蜜蜂的撲翅聲,接著又斷斷續續傳來幾聲。可聲音越來越輕,時間間隔也越來越長。大約過了兩三分鍾,最後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我輕輕地打開冰箱,生怕吵醒它。隻見瓶中的蜜蜂六隻毛茸茸的腳還在一動一動,翅膀已有點僵硬了。我揉了揉蹲了好幾分鍾的腳,又將溫控器從“3”調到了“7”。

我坐在椅子上,焦急地等待著。鍾“滴答滴答”地響著,過得真慢。結果將會怎樣?我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唉,難熬的十分鍾終於過去了。我興衝衝地打開冰箱門,取出瓶子,蜜蜂已經不會動彈了。

我把它放在烈日下曬,如果不再複活,說明是凍死了;如果重新複活,說明蜜蜂在低溫下也會冬眠。

太陽毒辣辣地炙烤著。我大汗淋漓,心裏卻盼著太陽再大點,好讓蜜蜂蘇醒。突然,蜜蜂的腳抖動了一下。“複活了,複活了!”我原來想“算了”的念頭頓時煙消雲散。可再觀察,蜜蜂卻沒再動一下,我失望地悻悻離開。“唉,斯特恩也太沒水平了,還說能蘇醒的。”我自言自語道。

過了幾分鍾,我準備把這隻“凍死”的蜜蜂扔掉。這時,奇跡出現了:蜜蜂竟在拍打翅膀,似乎剛剛睡醒一樣。

啊,太棒了!我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來。我終於做了一個蜜蜂冬眠過程的成功實驗。

實驗證明:低溫是促成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亮點評析

本文開頭先交代動手做實驗的原因,結尾呼應開頭,把實驗證明的結果點出來。這樣首尾呼應,使習作的結構比較嚴謹。

這個實驗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大功告成的,其中還經曆了一點點曲折。小作者還把奇熱的天氣和“我”焦急煩躁的心情寫進去,就更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一次奇妙的小實驗

遼寧 顧真儼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快步走進自然實驗室。我們注視著門口,因為今天這節課要做一個小實驗。

不一會兒,老師拿著備課本,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手裏握著一隻紅殼雞蛋。同學們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隻雞蛋上,我想:一隻雞蛋能做什麼實驗?

老師走到講台邊,把雞蛋舉得老高,神秘地說:“今天我們做個實驗,誰能把這個雞蛋捏碎,誰就能得到這塊瑞士手表。”同學們一聽“嘩”地一聲,叫了起來。同學們興奮地舉起手,老師不解地問:“我們班男同學中誰的力氣最大!”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小鄧的身上,他大搖大擺地走到講台前,接過老師手裏的雞蛋,叉開兩腿,擺出一副架勢,膽小的小紅躲到桌子底下去了,生怕蛋清、蛋黃飛到她身上。小鄧咬緊牙關,使勁地捏。他的臉漲得通紅,可是雞蛋絲毫無損,他無可奈何,灰溜溜地走下來。老師說:“什麼大力士,不過如此!”我喊叫著:“我一定能捏碎!”老師把目光移向了我。我胸有成竹地走上去,接過老師手中的雞蛋,心裏默默地念道:雞蛋,雞蛋!幫幫我的忙吧!我使出吃奶的力氣捏,可就是捏不碎,我也歎著氣走了下來。老師樂嗬嗬地說:“誰還不服氣,再來捏呀!”接下來的同學都沒有捏碎。老師笑著問:“你們知道雞蛋為什麼捏不碎嗎?”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老師說破了其中的奧秘:問題出在雞蛋的形狀上,雞蛋是橢圓的,捏的時候,力量平均地分布到蛋殼的每個部位,所以不會碎。

我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原來一隻小小的雞蛋也蘊藏著這麼大的科學道理啊!

亮點評析

本文通過對整個事件的詳細描述,揭示了其中的道理。結尾一句簡潔、含蓄、意味深遠。本文對“捏雞蛋”一段的描述,用詞準確、生動、有趣,為文章增色不少。

娃娃晴雨計

北京 潘榮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發明和創造,但是有些發明和創造始終還是讓人們有些不太方便。今天,我就想出一個理想小製作,它就是——“娃娃晴雨計”。

在科技月活動中,老師號召我們每人做一件科技製作,於是,我就想出了我的理想小製作——“娃娃晴雨計”。回到家中,我找出了一些小材料。“娃娃晴雨計”得先做一個小布娃娃,我從衣櫃中翻出一些布,又到鄰居家扯出一團棉花,在媽媽的幫助下,做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布娃娃,我還特地給這個小布娃娃加上了五官。下麵該製作晴雨計的主要部分紙兜子,做這個小紙兜兜要用一種化學的原料,叫做二氧化鈷,我跑了幾個化學商店才找到了二氧化鑽,然後,把一張白紙剪成一個小兜兜,再把二氧化鑽倒入碗中,用水泡化,溶液是紅色的。把紙兜放進溶液中浸泡一會兒,拿出來曬幹後,掛在娃娃上,試驗了幾天。天氣雖然有變化,但紙兜始終不變色,這是為什麼呢?我一想,原來大白紙是不吸水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決心重做,我買了一張吸水紙,又照樣剪了一個小紙兜,又放在二氧化鑽中浸泡幾分鍾,放在小娃娃上。第二天早晨,我先跑出去看天氣,嗯,今天是陰天,再看看小紙兜是紅色的,“成功了,成功了!”我高興得跳起來了。科學真是奧妙無窮呀!

亮點評析

本文較詳細地介紹了“娃娃晴雨計”的製作方法,分兩步完成:第一步,先做娃娃。介紹了原料,特別突出了加五官這一內容。第二步就是真正的做晴雨計了。製作原理是二氧化鑽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顏色會不同。所以首先要買二氧化鈷,然後製成液體,再浸泡紙,將紙做成娃娃的小兜兜即可。製作中還有點小挫折,但主人公沒放棄,終於經過思考,一個既科學又實用的小製作完成了。

我做生物“琥珀”標本

黑龍江 郭嵩

琥珀是遠古時期的樹脂變成的化石,裏麵常會藏有小蟲小草。它們保存在琥珀裏成了標本,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我們也可以模仿琥珀,製作用鬆香保存的生物標本。我介紹一個製作“秘訣”,供同學們參考。

首先要用硬紙板製成各種形狀的模子,如方的、圓的、扇形的,等等。模子裏的灰塵要刷幹淨,化鬆香的標本也要洗淨,鬆香挑選幹淨透亮的。這樣,製作的“琥珀”生物標本才會清亮透明,沒有汙點。

把鬆香放在小杯子裏燒化後,慢慢倒進模子裏,約占三分之一,再把植物或昆蟲放在上麵,然後繼續倒鬆香。注意要先往標本上倒,不能先倒旁邊,不然,標本會被擠出來。

倒了鬆香後往往會起氣泡。這時,隻要倒一點點酒精,泡泡就消失了。注意酒精不能倒多,不然會起一道道波浪形的皺紋。

鬆香凝固了,再輕輕把模子拆掉(不能太用勁,免得鬆香裂開,前功盡棄),一塊晶瑩透明的“琥珀”生物標本就製成啦!

亮點評析

會不會有小讀者對“琥珀”標本比較陌生呢?出於這個考慮,郭嵩小朋友決定開篇先簡要介紹關於琥珀的知識。這樣一來,又解決了如何開頭的問題,真是一舉兩得。這篇文章按照製作的先後順序來寫,並盡量把每一步的製作過程和注意要點寫清楚了。本文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好,所使用的語言也比較清晰和簡潔。

科學小試驗

上海 李全寶

星期天上午,爸爸把我和弟弟叫到客廳,指著桌上擺著的一個透明的杯子和一枚扣子,說:“咱們現在做一個科學小遊戲,名字叫做‘聽指揮的扣子’。”“什麼,聽指揮的扣子?”我奇怪地問爸爸,“扣子既沒有大腦,又沒有感官,怎麼會聽指揮?”“對呀,扣子根本不會聽指揮,爸爸在哄咱們。”弟弟也疑惑地說。爸爸微笑著說:“你們待會兒就知道了。”

遊戲開始了。爸爸把扣子擲入杯中,扣子向下沉去,一直沉到杯底。我和弟弟目不轉睛地望著杯底,扣子像累了似的,懶洋洋地躺在杯底睡大覺。爸爸滿不在乎地看著杯底,擺出穩坐釣魚台的架勢。一會兒,他胸有成竹地站起身,衝著扣子招招手說:“扣子,快上來!”剛才還在睡覺的扣子像聽到了命令似的,晃晃悠悠地從杯底向上浮起來。“喲,扣子真聽話了?”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我剛要說什麼,爸爸又對扣子揮揮手,說:“扣子,下去吧!”於是扣子就慢慢地向杯底沉了下去。弟弟驚訝得張大了嘴。

“這是什麼道理?”我和弟弟不約而同地問。爸爸說:“扣子剛沉下去,是由於自重力。下沉時,石灰末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變化,放出了二氧化碳,生出的小氣泡聚集在扣子表麵,氣泡多了,浮力變大,扣子便升了起來。等扣子升到上麵,石灰末與稀鹽酸接觸麵積就變小,氣泡隨之減少,浮力也變小,這時扣子的自重力就會大於浮力,於是它又下沉了。經過多次試驗,還可看出,要讓扣子聽指揮就要掌握好扣子上浮下沉的時間。”“喲,我又懂得了一個科學道理。”我說。“是呀!科學可是個寶啊,你們從小就應該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亮點評析

本文的選材挺有趣的,是關於“聽指揮的扣子”的實驗,讓人看了開頭就頓生好奇之心。不過題目就平淡了點,如果改為《聽指揮的扣子》,會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扣子怎麼會“聽指揮”呀?在第三個自然段裏,小作者給出了科學的解釋。在寫實驗過程時,他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扣子,如說扣子“像累了似的,懶洋洋地躺在杯底睡大覺”等,讓文章顯得比較生動有趣。

製作小泥盤

河南 孫音

“丁零零……”啊!又到興趣小組的活動時間了,我像一隻快活的小鹿,從樓上飛也似的衝下樓去。

到活動室,看到同學們都已經坐在椅子上了,我趕緊跑進去,找了個位子也坐了下來。

這時,老師給了我一團泥,裏麵還夾雜著一些小石子、草根。我不解地問:“這……這是……”還沒等我把話說完,老師就說:“一會兒就知道了。”他接著說:“你們現在去教學大樓後麵的空地上,把泥團裏麵的雜物都揀出來。”大家聽了,都跑去找幹淨的地方。我也挑了一塊地方,揀了起來。

不一會兒,髒東西被我揀光了。我得意地走到老師麵前,說:“老師!瞧呀!我完成了!”老師看著說:“哈!還早著呢!我們要把它打軟,敲成一個圓圓的、表麵光滑、厚一厘米的泥盤,等它幹了以後,在上麵畫刻,再塗上水彩顏料。”“哦!原來製作小泥盤也這麼複雜呀!”我歎了口氣。老師告訴我:“要有信心,堅持到底!”

我聽後又挺起了腰杆,開始做泥盤的第二道工序——把泥打軟。我用力敲著打著,我的手打紅了,可我沒泄氣。接著我又用棒小心地滾呀滾呀,直到把盤麵滾得平平的、光光的。我把泥盤模型帶回家,在窗台上晾了一個星期。

泥幹了,我打算在上麵畫一隻可愛的大熊貓,可怎麼畫也畫不好。我好火呀,真想把泥盤打碎,但一想起老師的話:要有信心,堅持到底,我就安下心來。我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年級的美術課本,手握小刀,照著樣,在泥盤上畫刻起熊貓來。刀刮泥盤時常常發出令人肉麻的“吱吱”聲,泥盤很硬,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行。不一會兒,我的手酸了,但我還是堅持刻呀畫呀。熊貓耳朵最難刻,開始我把耳朵刻成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我左看右看總覺得不是樣兒。後來,我把耳朵改小了一些。嘿,這樣一改,一對小巧玲瓏的耳朵就刻好啦!

最後一道工序是上顏色。由於我塗色時認真仔細,熊貓黑白分明,栩栩如生,十分討人歡喜。

我端詳著自己的“傑作”,愛不釋手,心裏像吃了蜜一樣。

亮點評析

看了這篇習作才知道製作一個小泥盤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把泥團裏麵的雜物都揀出來”,要敲敲打打,晾幹,還要“刻呀畫呀”。好不容易完成這些過程,看著勞動成果,“我”心裏自然“像吃了蜜一樣”了。

在寫製作小泥盤的過程中,小作者加入許多“我”的心理和動作描寫:“得意”——“歎了口氣”——“又挺起了腰杆”——“好火呀”——“堅持刻呀畫呀”,把“我”的形象較立體地表現出來了。

文章也很有條理,從製作小泥盤的緣由,到揀雜物,到打泥盤,到晾幹,最後到刻泥盤和上顏色,小作者有條不紊地把整個過程展現在我的麵前。

學炒菜

河南 李佳

星期天,我要向媽媽學炒菜,媽媽說:“就炒土豆絲吧!”我同意了。

媽媽先讓我選擇四五個土豆放進盆裏,接半盆清水用刷子刷洗幹淨後,再用清水衝幾遍。我把土豆放在切菜板上切,一刀厚一刀薄,還有的半片厚半片薄。媽媽又說:“你切的時候要注意,別把刀抬得太高,抬高了會切著手的。”我照媽媽的話小心地切著,可是切下來的土豆片特別厚。媽媽又做樣子給我看,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切了一會兒,果然比剛才好多了,然後把片疊起來切成絲,又切了點蔥和辣椒。媽媽拿來炒鍋,倒入油,在火上加熱。不一會兒油就熱了,我把蔥放入鍋裏,把土豆絲放在水裏泡一下趕緊撈出,放人鍋裏炒。媽媽讓我拿來醋瓶往裏倒了點醋,然後又放了些醬油和鹽。又炒了一會兒,拌勻後,把土豆絲盛進盤子裏。我端著自己炒的土豆絲高興極了。拿筷子夾了一點嚐嚐,啊!真好吃。媽媽爸爸嚐了都說味道好。聽到他們的讚揚聲,我心裏真說不出的高興。

亮點評析

本文其實也可看成是程序說明文,介紹了炒土豆絲的製作過程。

小作者按炒土豆絲這道菜的製作過程為序,先洗,然後切土豆絲、蔥,然後熱油,再然後泡土豆絲並撈出放入鍋,最後放調味品、出鍋。這樣不僅使文章顯得有條有理,而且也可以使讀者學會做這道菜。

蘇州菜藝(節選)

陸文夫

蘇州菜的第二個特點便是新鮮、時鮮,各大菜係的美食無不考究這一點,可是這一點也受到了采購、貯運和冷藏的威脅。冰箱是個好東西,說是可以保鮮,這裏所謂的保鮮是保其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壞,而不能保住菜蔬尤其是食用動物的鮮味。得月樓的特級廚師韓雲煥,常為我的客人炒一隻蝦仁,那些吃遍中外的美食家食之無不讚美,認為是一種特技,可是這種特技有一個先決條件,那蝦仁必須是現拆的,用的是活蝦或是沒有經過冰凍的蝦。如果沒有這種條件的話,韓師傅也隻好抱歉:“對不起,今天隻好馬虎點了,那蝦仁是從冰箱裏拿出來的。”看來,這吃的藝術也和其他的藝術一樣,也都存在著普及與提高的問題。飯店裏的菜本來是一種提高,吃的人太多了以後就成了一種普及,要在這種普及的基礎上再提高,那就隻有在大飯店裏開小灶,由著名的廚師掛牌營業,就像大醫院裏開設主任門診,那掛號費當然也得相應地提高點。烹調是一種藝術,真正的藝術都有藝術家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集體創作與流水作業會阻礙藝術的發展。根據中國烹飪的特點,飯店的規模不宜太大,應開設一些有特色的小飯店。小飯店的衛生條件很好,環境不求洋化而具有民族的特點。像過去一樣,爐灶就放在店堂裏,文君當爐,當眾表演,老吃客可以提了要求,鹹淡自便。那菜一隻隻地下去,一隻隻地上來當然就不成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拿起筷子來:“請,趁熱。”每個小飯店隻要有一兩隻拿手菜,就可以做出點名聲來。當今許多有名的菜館,當初都是規模很小;當今的許多名菜,當初都是小飯館裏創造出來的。小飯館當然不能每天辦幾十桌喜酒,那就讓那些歡喜在大飯店裏辦喜酒的人去多花點兒氣派錢。問題是那些開小飯店的人又不安心了,現在有不少的人都想少花力氣多賺錢,不花力氣賺大錢。

蘇州菜有著十分悠久的傳統,任何傳統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這些年來蘇州的菜也在變,偶爾發現有川菜和魯菜的滲透。為適應外國人的習慣,還出現了所謂的賓館菜。這些變化引起了蘇州老吃客們的爭議,有的讚成,有的反對。去年,坐落在察院場口的萃華園開張,這是一家蘇州烹飪學校開設的大飯店,是負責培養廚師和服務員的。開張之日,蘇州的美食家雲集,對蘇州菜未來的發展各抒己見。我說要保持蘇州菜的傳統特色,卻遭到一位比我更精於此道的權威的反對:“不對,要變,不能吃來吃去都是一樣的。”我想想也對,世界上哪有不變的東西。不過,我倒是希望蘇州菜在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注意向蘇州的家常菜靠攏,向蘇州的小吃學習,從中吸收營養,加以提煉,開拓品種,這樣才能既保持蘇州菜的特色,而又不在原地踏步,更不至於變成川菜、魯菜、粵菜等等的炒雜燴。